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的“一五”计划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60年代开始试制国产化肥厂的成套设备,“文革”时期也从欧洲、日本进口了一批包括化肥生产在内的成套设备。据统计,至1978年我国农业机械耕作面积、化肥使用量明显提高。这反映出新中国前30年

A.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较严重    B. 农业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C. 关注农业建设并有所成果    D. 农业技术过分依赖于国外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  )

A. 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B. 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

C. 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    D. 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塔坦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如图).这反映出

A. 民国教育以共和为宗旨

B. 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善

C. 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效显著

D. 教材塑造民国民主精神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1850年,上海英商林塞洋行的走私规模不如别家大,该行老板上书英国领事说:“(我行)要和任何人一样大肆走私了。”英国领事答复道:“……他们(清朝官员)对海外强国,不敢有任何公开冲突。”这说明中国

A. 海关职权逐渐丧失    B. 清政府成为列强傀儡

C. 已抛弃天朝上国观念    D. 外交上处于弱势地位

 

题型:单选题
难度:困难

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A. 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 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 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 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由此他认为

A. 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C. 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

D. 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A. 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 削弱了皇帝的决策权

C. 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    D. 体现了中央决策的民主性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 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B. 森严等级制度特征

C. 尚未能形成中央集权

D. 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方式,各有优越性,也各有缺陷,两者都不可或缺,常常需要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做灵活变化。当一国处于强势时,主要用市场来配置资源,以获得国际比较优势;当一国处于弱势时,主要宜采取计划来配置资源,以形成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不至于在国际竞争中被边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有利于发达国家利用其资本、技术和游戏规则来控制并掠夺发展中国家。

——刘运新《经济法视野内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之再认识》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图为1840-1990年中国茶叶生产和出口状况示意图。提取图中某一时期(或时间段)的相应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4493/68464) 首页 上一页 24488 24489 24490 24491 24492 24493 24494 24495 24496 24497 2449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