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下表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部分法律。

l882年

《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1902年

《纽兰兹法》(保护自然资源的法)

1906年

《肉类检查法》,《纯净食品与药物法》

1907年

《禁止公司向联邦公职候选人捐款的法律》

 

 

它们体现了当时美国

A. 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B. 积极进行社会治理

C. 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D. 两大阶级矛盾尖锐

 

黄安年教授认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罗斯福和邓小平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A.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消除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

C. 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 保障了原有的社会制度

 

罗马皇帝曾有句名言:“朕诚为陆上之主,但海法乃海上之王。”罗马皇帝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制定一部统率臣民的法律,但他却不能任意制定一部海商法,因为海商法体现的是各国人民的海商贸易惯例及客观法精神。这反映出古罗马

A. 万民法仅适用于帝国陆地范围

B. 力图革除习惯法的不合理因素

C. 尊重公平和理性的自然法精神

D. 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律规定

 

某位思想家对于历史得出以下判断:“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形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下列选项与该论断最相符的是

A.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B. “历史发展的核心在于国家和精英层面的推动。”

C. “历史是空间的历史、历史研究必须是计量的,才能是科学的。”

D.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955年年底至1956年年初,大约在一两个月的时间内,北京、天津、上海等各大城市相继召开规模盛大的群众集会,宣布胜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全中国都沉浸在一股盛大的狂欢节般的气氛中,“跑步进入社会主义”成为风靡一时的口号。这反映出

A. 经济建设出现严重“左”倾错误

B. 三大改造已经取得了全国性胜利

C. 中国基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人们对实现社会主义的迫切心情

 

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

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材料表明

A. 抗战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

B. 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D. 抗战期间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1868年,美籍传教士林乐知创办《万国公报》,到1896年前后,发行量高达38400份。光绪皇帝和洋务派大臣每期必读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还主动投稿康有为、梁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这表明

A. 西方思想受到各界普遍欢迎    B. 民族危机刺激国人了解西方

C. 中美两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D. 社会精英主张学习西方制度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曰满奴,甚欲削夺其选举权,以实行强迫手段”。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发展

B. 推翻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

C. 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迁

D. 建立了文明开化的新社会

 

从1895—1898年,据初步统计,中国约有76个学会组织。一般而言,学会这种组织并不需要相当的人力与物力才能实现,它只要一群知识分子有此意愿就可以成立,当时知识分子集会讲学论政的意愿是很普遍的。这表明当时的学会

A. 建立成本低因而组织成分复杂

B. 具备早期政党组织的某些特征

C. 受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而出现

D. 有利于西方新思想的传播扩散

 

1865-1894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记录显示,前25年年均出超72.9万海关两,后5年不仅每年均为入超,且年均入超达771.2万海关两。这一转变说明

A. 中国主动开放便于外商运销    B. 中国开始丧失对外贸易主权

C. 商品经济逐步取代自然经济    D. 中国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加深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4407/68464) 首页 上一页 24402 24403 24404 24405 24406 24407 24408 24409 24410 24411 2441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