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学部召开会议,讨论与宪政相关的兴学议案,其中废除中小学堂读经讲经课程的议案,因分歧过大最终没有通过。这反映了

A. 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

B. 清政府的宪政之路夭折

C. 思想领域的新旧之争

D. 资产阶级革命形势成熟

 

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其一致性表现在

A. 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

B. 融合释、道、儒观念,以达到三教一统

C. 强调经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

D. 将理学向下通俗化,以觉醒庶民大众

 

唐朝法律规定:“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疏义》又说:“父为子天,有隐无犯。如有违失,理须谏诤,起敬起孝,无令陷罪;若有忘情弃礼而故告者,绞。”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 显示了百姓温顺敦厚的个性

B. 法家思想渗透到法律中

C. 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核心价值

D. 传统法制具有理性精神

 

西汉丞相田蚡入宫奏事,汉武帝问他:“君除(任命)吏尽未?吾亦欲除吏!”据此可知,汉前期

A. 皇权得以加强

B. 君臣关系恶化

C. 相权有所削弱

D. 相权冲击皇权

 

孔子所编的《春秋》在遣词用字方面非常讲究,如鲁君遇“弑”者有四人(隐、闵、子般、子恶),被戕于外者一人(桓公),《春秋》对此或书以“薨”,或书以“卒”。这种表述体现了

A. 孔子的价值评判

B. 记载历史的客观性

C. 《春秋》旨在叙事

D.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两汉地域辽阔,行政官员众多,汉代帝王对巡视监察高度重视,亲自出巡是帝王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统治者临时派遣使臣到地方巡视检查工作,也是汉代巡视制度类型之一。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对监察制度进行改革,撤销了原有的监察御史,将全国划分十三个监察区(部),各部设立刺史。刺史品秩约为中下等县令,虽为六百石小官,但根据《六条问事》相关规定,刺史的主要监察对象是地方官中的二千石官员。除纠察地方豪强是否为非作歹之外,刺史的主要职责是巡察二千石官吏中鱼肉百姓、司法不公、任人唯亲、勾结豪强等不法行为,然后上报中央处分。在巡视方式上,刺史一方面受理吏民日常举报,另一方面也定期巡视所管辖的监察区。在完善中央巡视制度的同时,郡、县、乡各级政府的巡视制度也逐步确立起来。

——摘编自田振洪《汉代巡视制度及其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巡视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巡视制度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鸦片战争前清代外贸口岸分布情况

 

类型

概况

京师

朝贡国使团随带商队入京师贸易;荷、葡、英等互市国“贡使”到京,亦按朝贡礼制;俄、朝两国贸易規模较大

外商入境口岸

对朝鲜开放盛京、凤凰城、中江

对俄罗斯开放库伦、齐齐哈尔、恰克图,恰克图贸易双方明定“均不取税”

对中亚各国开放喀什噶尔、叶尔羌

对南亚各国开放西藏各城

开海前琉球从福州、暹罗从广州入境,葡、西等国亦可至广州、澳门、厦门贸易

民商出境口岸

赴朝:清初清人赴会宁、庆源并无口岸限制

 

赴安南:安南与清朝保持朝贡关系,越南南部政权同清朝保持民间海上商贸。赴缅甸:除战争期间有位于缅境的蛮幕等四地,主要由华商往来贩运

开海后海路出境:广东从东、西、南均有出海门户:闽省海关税口并巡查小口共60余处;江海关初设24处口岸,后调整为18处;浙海关有宁波等7大口岸

 

 

——摘编自金峰《鸦片战争前清代外贸口岸体系研究》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租佃契约关系大约在两晋隋唐时期逐步发展起来,至北宋占据主导地位。安史之乱后,包括均田制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国家土地所有制日越衰落,宋朝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再加上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在此基础上,宋代租佃制得到了较快发展。较之以往的庄园农奴制,在宋代租佃制下,地主与佃户间的主仆关系只存在于租佃关系中,不再具有世袭性的永久性,一旦租佃关系解除,人身依附也随之消失,佃户与田主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尽管佃户依然背负着沉重的地租负担,田租征收以实物为主,但他们基本上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当然,租佃制的不断膨胀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英国的圈地运动于16世纪开始大规模兴起,持续了三个世纪。较早时期的圈地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羊毛价格的上涨促成的,许多领主买下农民的土地,领主的自营地得到扩大,将自营地作为租地农场加以出租,因此,土地多被用于放牧。在较后的时期中,为迅速发展的城市生产更多的粮食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被占的土地由人们用现代农业手段加以耕种。据统计,在当时的英国,面积超过100英亩的农场和牧场占多数,其在土地经营的共同特点是与市场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且以雇佣劳动为主要劳动形式,而这正是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在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形成了以资本主义大农场为主要生产单位的的大农业经营体制,尽管圈地运动致使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沦为工人,但对于英国近代农业、英国社会发展而言,毋庸置疑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特折点作用。

——摘编自石强《英国圈地运动与农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租佃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与宋代租佃制的本质不同,并简析二者对本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下图反映了1955~2007年1美元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秩序稳定

B. 二战后初期日美经济发展同步

C. 20世纪晚期日本经济实力领先于美国

D. 弱势的日元利于日本经济崛起

 

从1960年到1978年,苏联政府严格控制的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和天体物理学、量子力学、应用数学等研究领域大大领先同时期的欧洲甚至美国,专利发明转化速度也世界领先。这一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 军事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B. 苏联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C. 适应了现代科技进步的要求

D. 欧美各国更加注重民生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4396/68464) 首页 上一页 24391 24392 24393 24394 24395 24396 24397 24398 24399 24400 2440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