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题文)下图是一幅讽刺1938年慕尼黑会议中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绥靖政策的漫画。漫画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违背国际惯例的突出表现是:

张伯伦和哈里法克斯抬着空担架问狼:“打扰,请问你们是否听见一声尖叫?”狼前面的地上写着“捷克斯洛伐克”字样。

A. 允许法西斯国家参加

B. 推行种族歧视政策

C. 大国推行强权政治

D. 禁止当事国出席会议

 

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形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侵略的严重威胁

B. 从总体上看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还缺乏强有力的国际支援和相互合作

C. 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趋于崩溃

D. 世界法西斯同盟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基本形成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此话的含义是指巴黎和会上(  )

A.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B.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

C.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         

D.美日争夺中国矛盾尖锐

 

威尔逊认为:“我们应该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下列史实体现美国这一愿望的是

A. 放弃中立,参加战争

B. 召集华盛顿会议

C. 争夺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D. 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巴黎和会

 

从全球的观点来看,其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开启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进程。这一进程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材料评述的是

A. 第二次工业革命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俄国二月革命

D. 巴黎和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罗斯福“新政”成为现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其做法和特点,都深深影响到二战后美国和欧洲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材料一中的“强攻”和“围攻”分别是指什么经济政策?试以农业政策的转变为例,说明这一调整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

(3)从苏俄和美国的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的航海探险和建立殖民帝国使局限在狭隘范围内的地中海贸易扩展成为世界性的事业。热那亚、比萨和威尼斯从此默默无闻,而里斯本、利物浦、布里斯托尔和阿姆斯特丹的港口船只汇集。欧洲商人的货物架上堆满了商品,除了东方的香料和纺织品以外,现在又有了北美洲传入的土豆、烟叶和玉蜀黍,西印度群岛的糖蜜和甜酒,南美的可可、朱古力,非洲的象牙等。

——摘编自()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1930年5月,美国约有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提高了关税率。随后法国、英国、德国等国也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重税。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禁止黄金出口,实行英镑贬值。1933年,美国也实行美元贬值。日本则通过剥削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廉价得多的国内劳动力,以低价在亚洲市场上倾销商品。但该政策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抵制,对此,日本国内法西斯势力疯狂叫嚣“以军事力量确保东洋市场”。

——摘编自方连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对外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

(2)材料二中表明当时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什么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安史之乱对我国北方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却推动了南方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唐代在南方兴修了大量的农田水利设施;并在低洼湖沼地带筑堤围田,建立起旱涝保收的水网系统,在丘陵地带开发出梯田;南方开始成为国家的主要财赋基地,这些都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启了重要契机。

——摘编自张晋光《安史之乱对我国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中后期南方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农业发展的表现。

 

有研究者指出,苏联经济体制的神经中枢是国家计划委员会,它试图确定每年生产何种产品、生产多少,并为大约350000家企业设立长期目标。……有一年,由于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疏忽,整个苏联没有生产一把牙刷。这表明苏联经济体制的突出特点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忽视消费品生产

C. 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D.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 政府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B. 金融市场投机严重

C. 社会经济虚假繁荣

D. 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4239/68464) 首页 上一页 24234 24235 24236 24237 24238 24239 24240 24241 24242 24243 2424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