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农业强调以粮为纲;工业强调以钢为纲三面红旗迎风飘扬,六亿人民奋发图强;适当缩小基本建设规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下列对此历史时期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B. 倾冒进到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C. 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拨乱反正

D. 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1938年,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在湖北宜昌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可见,“宜昌大撤退”的意义在于

A.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B.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C. 增强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力量

D. 阻滞了日本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略

 

下列图片体现的主题思想是

A. 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世界

B. 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崛起

C. 列强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D. 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兴起

 

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的基础上,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是

A. 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

B. 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

C. 商品化趋势明显

D. 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

 

20世纪90年代是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1997年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与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调整。”其中,多极化趋势在政治领域的新发展是指

A. 中国等新兴力量崛起

B. “一超多强”局面被打破

C. 国际关系民主化进入新阶段

D. 受经济全球化推动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题文)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先后爆发了87次战争。其中,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战争的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联系

B. 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C. 战争造成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

D.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分布

 

2013年1月1日,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讲话时指出:人民政协······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这表明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A.行政管理,服务大众           B.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C.加强团结,实现复兴           D.学术研究,科学创新

 

恩格斯指出:“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任何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下列制度或行为不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按既定方针办

D. 科学发展观

 

(题文)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但它一直被视为一种临时性机构,士大夫顾清议多耻于任职其间,国史馆于总理衙门任事者,独无年表。1901年总理衙门被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清末总理衙门的设立与遭遇不能表明

A. 清朝“天朝上国”的观念遭到打击,外交观念开始近代化

B. 它有被迫适应列强侵略需要的一面,带有半殖民地的印记

C. 总理衙门后被改为外务部,结束了其作为临时性机构的尴尬局面

D. 其职权有限,且带有屈辱色彩,士大夫普遍对其持排斥态度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说:“华盛顿会议给中国造成一种新局面,就是历来各帝国主义者的互竞侵略,变为协同的侵略。”这一认识使中国共产党

A. 揭示了华盛顿会议的侵略本质

B. 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 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革命纲领

D. 明确了反封建必须与反帝相结合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3484/68464) 首页 上一页 23479 23480 23481 23482 23483 23484 23485 23486 23487 23488 2348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