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如何大灾难中死里逃生和出现二战后的繁荣,“或许是20世纪历史学者所面对的最大题目”。面对这一“最大题目”,西方各国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 采取自由主义政策    B. 实施福利国家政策

C. 实行国家干预政策    D. 建立新国际货币体系

 

二战以后,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的西欧各国,纷纷行动起来,打造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工作的“三驾马车”。这表明西欧各国致力于(    )

A.开发“新经济”                      B.发展第三产业

C.建立福利国家                       D.实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世纪前期,一位美国总统说:“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 北美独立战争

B. 美国内战

C. 罗斯福新政

D.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下图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趋势主要说明

A. 中国粮食生产呈下降趋势

B.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粮食越来越少

C.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D.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能力不断下降

 

1953年起,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先后对粮食、油料、棉花等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85年1月,国家开始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改革开放后农副产品市场供需关系改善

B. 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粮棉大量进口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1961年我国政府规定:“应该有领导地开放农村集贸市场。除了粮食、棉花以外,凡是第三类物资和完成国家合同任务以后的第二类物资,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这项政策在当时

A. 削弱了国民经济的统一管理

B. 扩大了计划经济的覆盖范围

C. 缓解了市场供应的紧张局面

D. 克服了分散经营导致的困难

 

如图是1978年~1994年间我国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变化情况。示意图中的比重变化说明

A. 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显著

B. 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

C. 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

D. 国有工业破产的数量增多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1978年以后,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这里“消失”的原因应是

A.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端

B.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

 

(题文)如图反映了建国初期(1952年和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导致

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B. “双百”方针的落实

C. 中共八大决策的实施

D.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1932年,著名实业家宋裴卿成立“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1935年4月,“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2063/68464) 首页 上一页 22058 22059 22060 22061 22062 22063 22064 22065 22066 22067 2206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