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

A. 地域性商人活动比较活跃

B. 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

C. 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D. 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指出:“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这表明

A. 农村正进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探索

B. 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已经起步

C. 农民长期遵守的农业税条例即将废除

D. 国家提出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改革模式

 

题型:单选题
难度:困难

史载,苏州吴江县在明成化时只有四镇三市,嘉靖时有四镇十市,清康熙年间又增至七镇十市。这一变化源于

A. 对外贸易的繁荣

B. 政府对商业高度重视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小农经济发展的推动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出土省份
 

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续表

内蒙古
 

和林格尔
 

江苏
 

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  )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题型:单选题
难度:困难

1840年后,江浙一带有诗云:“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丝更陆续,农人纺丝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中国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

B.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C. 中国经济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耕与织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动摇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东京)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由此可见

A. 森严的市坊界限依然存在    B. 商业交易不再受时间限制

C. 民间的娱乐场所已经兴起    D. 纸币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西汉初年,政府曾经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景帝时期,更是明确指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这表明,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

A. 工商皆本

B. 重农抑商

C. 农商皆本

D. 闭关锁国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题文)导致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A. 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 圈地运动的扩大

C. 大量生产技术知识的积累

D. 市场的不断扩大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着灯”。这一变化缘自

A. 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

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C. 农村政权管理形式的改变

D. 农业合作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下表反映了我国1961~1962年生产指标变化情况,这说明当时

年份

钢产量

煤产量

基本投资

积累率

1961年

750万吨

2.5亿吨

59.5亿元

19.2%

1962年

600万吨

2.39亿吨

46亿元

10.4%

 

 

A. 全国工业产量急剧下滑

B. 政治斗争抑制了经济发展

C. 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D. 中央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2043/68464) 首页 上一页 22038 22039 22040 22041 22042 22043 22044 22045 22046 22047 2204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