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许多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缔结了长期的贸易协定,代替了原来以一年为期限的短期协议。这种情况表明

A.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影响巨大

B. 东西方的经济联系呈现加强趋势

C.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发展

D.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障碍已经扫清

 

读下表。

1933年3月10日

宣布停止黄金出口

1933年4月5日

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

1933年6月5日

宣布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

1934年1月10日

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

 

 

据此可知,美国政府采取上述措施的直接目的是

A. 恢复银行信用

B. 促进工业复兴

C. 提高商品价格

D. 缓解债务危机

 

1760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为首相,用封官许愿、收买等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在当时的英国

A. 议会高于王权原则尚未确立

B. “责任内阁制”政府重新建立

C.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王权滥用

D. 国王试图平息政党政治危机

 

西方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曾说:“两千五百年的西方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脚注而已。”怀特海这句话强调的是

A. 古希腊哲学对西方哲学影响深远

B. 古希腊哲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C. 西方哲学思想的原创性相对薄弱

D. 西方哲学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

 

1956年5月

国务院召开全国体制会议,检查中央集权过多的问题

1960年冬

党中央确定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961年1月

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

 

 

综合上表可知,在此期间,中国

A. 试图摆脱原有经济模式的束缚

B. 努力探索国民经济体制改革

C. 初步解决运用市场机制的问题

D. 逐步加大力度干预经济发展

 

北伐以前

国民党需要借助广东农民的力量平定商团叛乱、东征和统一广东

北伐开始后

广东成为后方基地,国民党需要广东政治安定和提供财政支持,国民党左派多随军队北上,留守广东的军政势力多为国民党右派

 

 

上表为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扶助”农民运动的政治考量。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北伐后广东成为全国农运的中心

B. 北伐后农运的地域格局发生变化

C. 农运推动了政局变化和北伐进程

D. 广东农运随革命形势发展而高涨

 

湖北机器织布局“开办以来,未能如法,累经亏折,每岁赔累至数万金”,但1896年“极力整顿”后,“竟盈余十八万金,除以十五万金还清旧债外,仍余三万金”。上述变化是

A. 大机器生产具有优越性的反映

B. 列强减少对华资本输出的产物

C.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的结果

D. 洋务企业得到显著发展的体现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中外交涉剧增。“五口”成为外国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法定地点,也成为中外交涉的法定地点。列强不同意与理藩院或礼部打交道,于是清政府于1844年设置了五口通商大臣。这表明清政府

A. 仍坚持天朝上国传统体制

B. 谋求与列强进行长期交涉

C. 接受了西方现代外交的观念

D. 建立了统一的常设外交机构

 

(题文)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往往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 区域间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B. 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 专业性生产区域较为普遍

D. 商品交换突破狭隘地方市场

 

有学者称:“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能力,在内忧外患交加的情况下,就要导致亡国的危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与唐宋王朝走向瓦解的教训相符合

B. 在中央集权前提下地方应适度分权

C. 君主集权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D. 制度设计应该遵循外重内轻原则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1788/68464) 首页 上一页 21783 21784 21785 21786 21787 21788 21789 21790 21791 21792 2179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