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关于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在中国货币史上有重要地位     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

促进了物价回升               刺激了生产的复苏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①所示的经济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

②所示的经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③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④所示的经济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

⑤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的作用利大于弊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就说过“且缘入贡为名,则中国之体愈尊,而四夷之情愈顺。即厚往薄来,所费不足当互市之万一。况其心利交易,不利颁赐,虽贡厚赉薄,彼亦甘心,而又可以藏富于民,何惮而不为也。”这反映了

A. 当时的海禁政策已大大放宽    B. 朝贡贸易中包含着一定的商业成份

C. 高关税保护了国内小农经济    D. 朝贡贸易是“厚往薄来”的亏本生意

 

赵世瑜《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里写到:“开窗见河,出门过桥”的江南水乡双林镇,元明以来,史载“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阂、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五月载银而至,委积如瓦砾”“吾镇之乡村无不栽桑”“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绞线,常出市买丝卖绢”。外来商人形成规模,出现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等。随着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的缙绅,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都较前大为减淡。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双林镇:

①农业和手工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

②商帮、会馆促进了市镇经济的产生;

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④外来商人融入当地社会,基层社会关系变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④

D. ②③④

 

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该现象

A. 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 说明了商业资本操控国计民生

C. 表明了自然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D.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艰难

 

对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 表明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 推动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 促使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 加速铁犁牛耕在江南地区的推广

 

学界一般认为,我国牛耕技术的普及是在汉代。下列史料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 《战国策》中有“以牛田”的记载    B. 《汉书∙食货志》赵过制作耦犁的记载

C. 东汉时期画像砖上的一牛挽犁    D. 陆龟蒙《耒耜经》记载的曲辕犁

 

(题文)在相互封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和损人利己的社会风气中,欧洲的经济不可能获得充分发展”1945年以后,莫内、斯佩克和哈尔斯坦等新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辙的新的经济结构。创造新的经济结构主要是指

A. 国家干预经济机制    B. 布雷顿森林体系

C. 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D. 欧洲一体化

 

下图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艺术家创作的漫画,题为:“马歇尔化国家的关系”。该漫画意在指出马歇尔计划

A. 对共产主义遏制终将失败

B. 加剧了冷战下欧洲的对立

C. 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失败

D. 使西欧国家丧失了自主性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著述中解剖了它的“病兆”,并提前开出了它的“死亡”诊断书。此“人”及其“著述”是

A.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B. 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

C.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1430/68464) 首页 上一页 21425 21426 21427 21428 21429 21430 21431 21432 21433 21434 2143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