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下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该贸易产生的深远影响主要是

 

A. 导致了非洲人口的急剧下降

B. 加快了美洲各地的开发速度

C. 引发了全球人口的迁移热潮

D. 增加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这一变化

A. 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

B. 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

C. 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

D. 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体现了

A. 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C. 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D. 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

 

1898年,有报纸评论说:“出洋肄业之诸子弟,学成返国,早已习与性成,只知改洋装,操洋语,娶洋妇,教洋书,或为洋人司出纳,或以洋人作舌人,从无一委质策名,供国家之用者。推其原弊,岂非幼稚时未明中国大道,先沾染外洋之习气使然耶!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 留学教育危及清朝统治

B. 顽固守旧势力排斥留学教育

C. 传统观念制约社会转型

D. 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化特征

 

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起,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擦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 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C. 新旧风俗杂陈    D. 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概括地讲,是指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农户的承包权、土地的经营权这“三权”分置并行。回顾建国后农村工作的相关举措,属于将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的是

A. 农业合作化

B. 人民公社化

C. 家庭联产承包贵任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98年国务院关于实行住房改革的目标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与这一目标相关的是

A.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展

B. 住房商品化的完全实现

C.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矛盾的尖锐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这是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的口号。该史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说明

A. 一五计划的超前完成

B. 大跃进的“浮夸风”

C. “文革”的严重错误

D.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题文)有人把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阶段: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些变化反映的木质问题是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 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D. 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

 

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得知

行业项目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4.5

12.8

25.4

1953年农轻重比重(%)

52.8

29.6

17.6

1957年农轻重比重(%)

43.5

29.2

27.3

 

 

A. 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B.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D.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0554/68464) 首页 上一页 20549 20550 20551 20552 20553 20554 20555 20556 20557 20558 2055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