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 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 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
|
|
(题文)阅读下图,判断下列有关该图反映的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 创立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B. 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 C. 相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权 D. 加强了中央集权
|
|
|
有学者认为:“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该学者旨在强调文人画的特点是 A. 描绘山水,讲究布局 B. 注重诗意,画中有诗 C. 诗书画印,素养齐全 D. 表现个性,蕴含精神
|
|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 B. 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 C. 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 D. 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
|
|
|
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段文字流行状况。下列有关由A到B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主要背景是毛笔、造纸和印刷术的出现和应用 ②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③小篆曾经成为秦朝统一的官方文字 ④促进了秦国实现统一大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
|
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成就(部分),划线处所填内容正确的是
A. ①刀耕火种②耧车③二牛抬杠 B. ①铁犁牛耕②大镰③风力水车 C. ①刀耕火种②大镰③风力水车 D. ①铁犁牛耕②耧车③曲辕犁
|
|||||||||||||||||||
|
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①周王室式微,列国纷争 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②人民起义频繁 ④士大夫活跃,百家争鸣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
|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现代学者的研究认为:“中国政治性城市之特色,到西周已十分明显,西周所建立之城市,确立了今后两三千年中国城市的基本形态。《吴越春秋》中说:‘筑成以卫君,造郭以居民。’……其军事防御性能十分明确。” ——引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二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英国历史上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商业革命,不仅为英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城市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18世纪早期,英国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25%,1801年为33%,而到1851年时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4%,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 材料三 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材料四 英国国会1836年批准建设新铁路,到1855年其铁路总里程已达12960公里。运河方面,自从1761年开凿第一条运河,到1842年,英国已修建了3960公里的人工运河,曼彻斯特、伯明翰成了著名的运河枢纽;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极大地加强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处于这些交通枢纽的地区迅速成为集商贸、工业和服务业为一体的城市或城镇。 材料五 同时城市的新生活方式、新思想观念也在影响农村,城市的比较利益的优势也诱导广大农村的农民逐渐离开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大量涌入城市。 材料六 1860年-190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由19.8%上升到39.6%,这一速度在美国历史上是空前的。……美国城市化也面临者一些问题,工业资本按照自己的想象建设了全新的城市,没有规划,管理混乱;……杂乱无章的城市管理加剧了城市建设的无政府状态,导致城市人口拥挤,房屋建设简陋,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如室内照明,通风差;许多地方缺少排污系统又无污物处理设施,导致污水横流。恶劣的环境导致霍乱、伤寒四处蔓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我国古代早期城市的主要功能。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二、三、四、五分析英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六概括在美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哪些问题?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
|||||||||
|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三 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清初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规定,对外贸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一切必须经“公行”,非经“公行”不许私自相接受,民间私售,即违禁例。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 材料四 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求建立“充分的外交关系”。英使所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3)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的政策及其原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
|
|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 美国经济的崛起 C.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 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