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试题

氮的化合物合成、应用及氮的固定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

(1)以CO2与NH3为原料合成化肥尿素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2NH3g)+CO2g)=NH2CO2NH4s);ΔH=-159.47 kJ·mol-1

②NH2CO2NH4s)=CO NH22s)+H2Og);ΔH=a kJ·mol-1

③2NH3g)+CO2g)=CONH22s)+H2Og);ΔH=-86.98 kJ·mol-1则a为               

(2)反应2NH3g)+CO2g)CONH22l)+H2Og) 在合成塔中进行。下图中Ⅰ、Ⅱ、Ⅲ三条曲线为合成塔中按不同氨碳比 [nNH3)/nCO2)]和水碳比[nH2O)/nCO2)]投料时二氧化碳转化率的情况。

①曲线Ⅰ、Ⅱ、Ⅲ水碳比的数值分别为:              

A.0.6~0.7       B.1~1.1        C.1.5~1.61

生产中应选用水碳比的数值为                (选填序号)。

②生产中氨碳比宜控制在4.0左右,而不是4.5的原因可能是                

(3)尿素可用于湿法烟气脱氮工艺,其反应原理为:

NO+NO2+H2O=2HNO22HNO2+CONH22=2N2↑+CO2↑+3H2O。

①当烟气中NO、NO2按上述反应中系数比时脱氮效果最佳。若烟气中VNO)∶VNO2)=5∶1时,可通入一定量的空气,同温同压下,V空气)∶VNO)=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大约为20%)。

②图2是尿素含量对脱氮效率的影响,从经济因素上考虑,一般选择尿素浓度约为            %。

(4)图3表示使用新型电极材料,以N2、H2为电极反应物,以HCl-NH4Cl为电解质溶液制造出既能提供能量,同时又能实现氮固定的新型燃料电池。请写出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             

 

 

纳米级Cu2O由于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关注,下表为制取Cu2O的三种方法:

方法Ⅰ

用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

方法Ⅱ

用肼(N2H4)还原新制CuOH)2

方法Ⅲ

电解法:2Cu+H2OCu2O+H2

已知:2Cus)+1/2O2g)=Cu2Os)△H=-akJ·mol-1

C(s)+1/2O2g)=COg);△H=-bkJ·mol-1

Cu(s)+1/2O2g)=CuO(s);△H=-ckJ·mol-1

则方法发生的反应:2CuO(s)+C(s)=Cu2Os)+COg)  △H =           kJ·mol-1

(1)工业上很少用方法Ⅰ制取Cu2O是由于方法Ⅰ反应条件不易控制,若控温不当,会降低Cu2O产率,请分析原因:                        

(2)方法Ⅱ为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N2H4)还原新制CuOH)2来制备纳米级Cu2O,同时放出N2。该制法的化学方程式为                      

(3)方法Ⅱ采用离子交换膜控制电解液中OH的浓度而制备纳米Cu2O,装置如图所示,写出电极反应式:阴极                ;阳极            

(4)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用方法Ⅱ和方法Ⅲ制得的Cu2O分别进行催化分解水的实验:2H2Og) 2H2g)+ O2g) ⊿H >0,水蒸气的浓度(mol·L-1)随时间t min)变化如下表所示:

序号

Cu2Oa克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方法Ⅱ

T1

0.050

0.0492

0.0486

0.0482

0.0480

0.0480

方法Ⅱ

T1

0.050

0.0488

0.0484

0.0480

0.0480

0.0480

方法Ⅲ

T2

0.10

0.094

0.090

0.090

0.090

0.09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实验的温度T2小于T1

b.实验①前2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O2)=7×10-5 mol·L-1 min-1

c.实验②比实验①所用的催化剂催化效率高

d.实验①、②、③的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K1=K2<K3

 

氨气常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

(1)下图是当反应器中按按nN2):nH2)=1:3投料后,在200℃、400℃、600℃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曲线。

①曲线a对应的温度是            

②关于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及时分离出NH3可以提高H2的平衡转化率

B.加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且提高H2的平衡转化率

C.上图中M、N、Q点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是KM)= KQ) >KN)

③ M点对应的H2转化率是              

(2)工业制硫酸的尾气中含较多的SO2,为防止污染空气,回收利用SO2,工业上常用氨水吸收法处理尾气。当氨水中所含氨的物质的量为3 mol ,吸收标准状况下44.8 L SO2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3)氨气是一种富氢燃料,可以直接用于燃料电池,下图是供氨水式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①氨气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最好选择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

②空气在进入电池装置前需要通过过滤器除去的气体是                

③氨气燃料电池的反应是氨气与氧气生成一种常见的无毒气体和水,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20号主族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A的原子半径为自然界最小,BF为同一主族,E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F原子最外层与最内曾电子数相等,CD可以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是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FC2的电子式         FC2A2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CD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C2A4D2中一定含有                 。(填离子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

3)由DEF形成的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离子符号表示)

4)元素B的性质与元素E的性质很相似,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单质B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2g)+3H2g)2NH3g)△H=-92.4kJ•mol-1

容器

反应物的投入量

1molN2、3molH2

2molNH3

4molNH3

NH3的浓度mol•L-1

c1

c2

c3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akJ

吸收bkJ

吸收ckJ

体系的压强Pa)

p1

p2

p3

反应物的转化率

a1

a2

a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c1>c3          B.a+b=92.4       C.2p2<p3        D.α13=1

 

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9.6  g。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A.原混合酸中NO3-物质的量为0.1 mol

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

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D.H2SO4浓度为2.5 mol·L-1

 

硼氢化钠(NaBH4)为白色粉末,容易吸水潮解,可溶于异丙胺(熔点:-101℃,沸点:33℃),在干空气中稳定,在湿空气中分解,是无机合成和有机合成中常用的选择性还原剂。某研究小组采用偏硼酸钠(NaBO2)为主要原料制备NaBH4,其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中取用少量钠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有镊子、滤纸、玻璃片和小刀

B.操作②、操作③分别是过滤与蒸发结晶

C.反应①加料之前需将反应器加热至100℃以上并通入氩气

D.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利用催化技术可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化学方程式如下:2NO+2CO2CO2+N2。某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NO和CO,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的浓度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cNO)/×10-3mol·L-1

1.00

0.45

0.25

0.15

0.10

0.10

cCO)/×10-3mol·L-1

3.60

3.05

2.85

2.75

2.70

2.7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υN2)=1.875×10-4mol·L-1·s-1

B.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5

C.若将容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NO转化率大于90%

D.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单位时间CO和NO的处理量

 

某固体粉末甲中可能含有K2CO3、KNO3、NaNO2、K2SO3、Na2SO4、FeO、Fe2O3中的若干种,某同学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取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

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根据现象1可推出该固体粉末中含有钠元素,但不含钾元素

B.根据现象2可推出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NO2

C.根据现象3可推出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SO4

D.根据现象4和现象5可推出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FeO和Fe2O3

 

下列有关反应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H=-241.8 kJ·mol-1

②由单质A转化为单质B是一个吸热过程,由此可知单质B比单质A稳定

③Xg)+Yg)Zg)+Ws) ΔH>0,恒温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

④已知:

共价键

C—C

C===C

C—H

H—H

键能/kJ·mol-1

348

610

413

436

上表数据可以计算出的焓变

⑤根据盖斯定律,推知在相同条件下,金刚石或石墨燃烧生成1 mol CO2固体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⑥25℃,101 kPa时,1 mol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④⑤         D.⑥

 

共621088条记录 当前(30065/62109) 首页 上一页 30060 30061 30062 30063 30064 30065 30066 30067 30068 30069 3007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