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多力量大”到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政策。从2013年我国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单独二孩”政策,到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我国的生育政策经历了三次转变。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单独二孩”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老龄化严重 B. 城市化水平较高 C. 育龄妇女人数少 D. 生育观念的改变 2.“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十年内,我国( ) A. 男女比例失调更加严重 B. 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加重 C. 老年人口抚养比在下降 D.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在上升
|
|
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正式实施。结合图甲、图乙。 回答下面小题。 1.“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 A. 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B. 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C. 15~64岁人口比重有所下降 D.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2.图乙中,能够反映我国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的是( ) A. ①点 B. ②点 C. ③点 D. ④点
|
|
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 A. 2003年 B. 2008年 C. 2010年 D. 2012年 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 A. 基本稳定 B. 逐年增加 C. 先增后减 D. 整体趋减
|
|
读我国某省1990~2014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变动示意图,回答下题。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A. C.
|
|
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社会经济水平 B. 教育水平 C. 历史条件 D. 自然条件 2.甲国或乙国目前的人口状况是( ) A. 甲国男女比例失调,人口增长缓慢 B. 乙国青壮年人口多,即将进入人口生育高峰期 C. 甲国青少年人口少,劳动力不足 D. 乙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
|
|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各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自然环境好 B.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 城乡收入差距大 D.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 土地资源浪费 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 城乡协调发展 D.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
|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 ①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 A. 人口密度 B. 人口容量 C. 人口构成 D. 人口素质
|
|
下图示意“某国1940~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该国在图示时间段内,人口最多的年份可能是( ) A. 1970年 B. 1985年 C. 2005年 D. 2013年 2.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 限制人口迁移 B. 提高教育水平 C. 提倡早婚 D. 鼓励生育
|
|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B、C两地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候类型相同 B. 冬季盛行风的风向相同 C. 河流汛期相同 D. 自然带相同 2.关于三地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地垂直带谱的多少决定于山体的高度 B. B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A、B两地自然带相同 D. 从B到C的变化原因主要是水分因素
|
|
下图示意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87.5°E),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 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B. 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 C. 临近海洋,水汽丰富 D. 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 2.图中丙处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为( ) A. 森林 B. 草原 C. 荒漠 D. 草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