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农业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

A. 商品谷物农业 B. 混合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季风水田农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箭头表示该地农业生产忙季和闲季错开

B. 该地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

C. 水热条件决定着该地农产品类型和规模

D. 该地位于我国华北平原

 

读“几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图”回答下面小题。

1.1975年,与英国相比,巴西城市化特点是(   )

A. 城市环境质量更高 B. 城市化水平更高

C. 城市化速度更快 D.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1950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城市环境恶化     ②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  

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④城市中心区的萎缩

A. ①② B. ③④ C. ③④ D. ②④

 

读“某城市的昼夜人口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该市“卧城”主要位于该城市的

A. 东部 B. 北部

C. 东南部 D. 西南部

2.对图中四处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①处为商业区

B. ②处为居住区

C. ③处为工业区

D. ④处为商住混合区

 

下图是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如果该地区现状布局合理,则当地盛行风向可能是(   )

A. 东南风 B.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2.如果要布局新的居住用地,较合理的地区是(    )

A.  B.  C.  D.

3.适宜在 P 地布局的是(    )

A. 钢铁厂 B. 自来水厂 C. 造纸厂 D. 印染厂

 

    半城化地区是一种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过渡性的地域类型,半城市化地区聚落空间格局的演化不仅受城市化等外部力量的驱动,也受村民就业方式等变化的影响。康社村位于西安市南郊长安区大学城内,是大学城建设中保留下来的村落,为多所高等院校所包围的一处典型半城市化地区,下图表示康杜村半城市化形成过程中村民就业构成演化情况。

结合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1.康杜村由阶段一到阶段三的可用资源总体上呈现出的转化趋势为(    )

A. 劳动力-房产-耕地 B. 劳动力-耕地-房产

C. 耕地-房产-劳动力 D. 耕地-劳动力-房产

2.能正确表示康杜村居民就业方式的是(    )

A. 甲—农民    乙—工人    丙—房东 丁—店主

B. 甲—农民    乙—店主    丙—房东 丁—工人

C. 甲—工人    乙—农民    丙—店主 丁—房东

D. 甲—工人    乙—房东    丙—农民    丁—店主

3.2001 年后,康杜村半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总体处在(    )

A. 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B. 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

C. 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D. 逆城市化阶段

 

下图为2016年世界四个国家的人口结构金字塔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四国中人口增长属于典型的“高—低—高”模式的是

A.     B.     C.     D.

2.四国中

A. 甲国人口老龄化加剧    B. 乙国劳动力比重增加

C. 丙国人口规模会缩小    D. 丁国出生性别比失衡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 a、b 分别表示(    )

A.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B. 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

C. 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 D. 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2.与图中b 呈正相关的是(    )

①对外开放程度    ②地区消费水平    ③科技发展水平    ④资源数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面为“某岛国示意图”及“A地相关气候资料统计图”。该国面积28.8万平方千米,人口428万,森林覆盖率达30%,天然牧场和农场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有“世界净土”之称,为世界天然优质奶源生产国和乳畜产品出口国,但粮食不能自给。

(1)描述图中A地的降水特点,并分析原因。

(2)归纳该国乳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3)分析该国粮食不能自给的自然原因。

 

读某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变化图(图甲)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比例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甲                                 乙

(1)据甲图说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趋势。

(2)说出该市的A、B、C三大城市功能区类型,指出形成这种功能分区的最主要因素。

(3)分析该市近年来高新技术企业外迁的原因。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的时期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日本、韩国均抓住了“人口机会窗口”期,促进了经济的腾飞。读“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人口负担系数比较图”。

注: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15~64岁指劳动人口年龄。

(1)比较中国、日本、韩国三国出现“人口机会窗口”期的先后顺序。

(2)1990年前和2030年后,造成中国人口负担系数均超过了50%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分析“人口机会窗口”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共419098条记录 当前(8527/41910) 首页 上一页 8522 8523 8524 8525 8526 8527 8528 8529 8530 8531 853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