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外圆为南极圈,图中的四个地点,全年的极夜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L>Q B.P>J>Q>L C.J>P D.L>J>Q>P 2.当图中L点出现极昼时,正确的是( ) A.我国进入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时刻 B.中国的五星红旗迎风向北偏西飘扬 C.南极气温到达一年中最低 D.此时间段是南极的暖季
|
|
|
下表是我国土地利用中的相关数据,读表回答相关问题。(11分)
(1)该表反映了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即: ① ,原因是 毁林开荒;(1分) ② ,原因是 ;(3分) ③ ,原因是 。(3分) (2)该图表反映了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十分巨大,表现在:① ;② 。(4分)
|
|
|
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14分)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步入新世纪,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年珠三角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7 361亿元,2004年为13 394亿元。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
(1)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_________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_________工业。(2分) (2)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多选)(2分)( )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B.丰富的矿产资源 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D.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3)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角工业发展呈现了以___________密集型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________________工业部门最为突出。(2分) (4)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长,同时,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近年来有些专家主张构建的泛珠三角,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海南、广西、贵州、四川、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9省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三角发展的积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两点);(6分)
|
|
|
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酒精厂的厂址临近( ) 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动力基地 D.科技发达地区 2.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 A.酸雨 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 C.臭氧层空洞 D.扬尘 3.实施清洁生产,该厂( )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
|
“桑基鱼塘”和“蔗基鱼塘”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生态农业模式。据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为提高收入,围绕基塘生产建立工厂,下列工厂符合延长产业链的是( ) ①钢铁厂 ②丝绸厂 ③水产品加工厂 ④冶炼厂 ⑤制糖厂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②③⑤ 2.大约每年岁末,农民都习惯“干塘(捕鱼、放干鱼塘的水、清理鱼塘)”,其主要目的是 A.清理鱼塘,可保持塘鱼的生活空间 B.市场鱼价较高,获利较多 C.消除塘中多余的有机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D.鱼类种类较多,需要分类养殖
|
|
|
读我国北方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此城市大型批发市场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最优 B.交通最优 C.服务最优 D.环境最优 2.今后,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方向可能是( ) A.沿河流 B.沿湖泊 C.沿交通干道 D.靠近批发市场
|
|
|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鲜活农产品运输和销售工作,充分发挥覆盖31个省份、全长2.7万千米的“五纵两横”高效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的作用。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绿色通道”鲜活农产品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 ) A.公路 B.海运 C.铁路 D.管道 2.“绿色通道”开通的意义为( ) ①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外销数量,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 ②不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 ③增加了交通流量,加剧了交通紧张状况 ④切实改变农产品的流通环境,促进商品农业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
|
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住;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置换为高端产业。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各企业集聚在第一阶段产业园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加强相互竞争 B.靠近原料产地 C.获取邻厂信息 D.共用基础设施 2.影响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 A.劳动力和市场 B.劳动力和技术 C.市场和技术 D.动力和技术
|
|
|
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引起( ) A.农业人口比重下降 B.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C.绿地面积减少 D.经济发展趋缓
|
|
|
下表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炼1吨钢所需原料、燃料的变化资料。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1.19世纪初,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布局靠近( ) A.原料地 B.销售市场 C.交通枢纽 D.燃料地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考虑经济效益,在布局上选择图中哪一地点最适宜
A.甲地 B.丙地 C.丁地 D.乙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