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上有两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1.相对于“内含式”而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直接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数量多 C.人口密度小 D.经济发展水平快 2.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也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则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B.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 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
|
|
读“制约中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则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是
A.水资源 B.耕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土地资源
|
|
|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Ⅰ阶段 B.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Ⅱ阶段 C.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Ⅲ阶段 D.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Ⅱ阶段向Ⅲ阶段的过渡阶段
|
|
|
廉租房是指政府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房并非高档住宅,一般为一梯四户。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综合地价高低、交通便乘等因素,东莞市廉租房的位置,首先选建在左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影响廉租房主轴线与经线斜交成一定角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A.采光 B.民俗 C.通风 D.交通
|
|
|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来自中间障碍因素。同时人口的迁移过度可能会给迁入地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而有很多科技工作人员迁往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⑥ 2.近些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④ D.⑤ 3.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④ D.⑥ 4.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决定性因素是 A.① B.② C.③ D.⑥
|
|
|
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国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①国家政策 ②自然环境 ③社会福利 ④文化观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
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A.产业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20世纪70年代后 2.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 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
|
|
读“城市书店与书亭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书店与书亭的区位看,其特点是 A.呈放射状分布 B.位于交通便捷的地方 C.靠近居民区 D.不断地向市中心集中 2.关于该城市由书店和书亭组成的商业网点等级体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书店等级低,数目少,彼此距离大 B.书亭等级高,数目多,彼此距离小 C.书店位于书亭中央,其服务范围是书亭的6倍 D.书店等级高,数量少;书亭等级低,数量多 3.下列各点应布局书店的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
|
|
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A.10% B.20% C.30% D.40% 2.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后期 3.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郊区化阶段
|
|
|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