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题。 1.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劳动力丰富 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2.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温带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荒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过渡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
|
下图为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回答题。 1.读图判断长江补给水源 A.b是雨水补给,a是冰雪融水补给 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 C.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 D.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 2.图中显示冬季b项很少,其原因是 A.雨季结束,降水较少 B.气温较低,冰雪不会融化 C.地下水位较低,无法补给河流 D.农业灌溉减少,下渗减少
|
|
下图为90°E附近海平面某月气压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回答第题。 1.据气压值推断,该月最有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甲地在该月盛行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3.甲地该月的气候特征是 A.寒冷干燥 B.酷寒烈风 C.温和湿润 D.高温少雨
|
|
读图,回答题 1.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B.②地坡度最陡 C.③地分布有茶园 D.④地分布有梯田 2.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600米
|
|
下图为“影响工业区位的劳动力因素、科技因素和其它因素的三角坐标图”,回答题。 1.序号①代表的工业企业可能是 A.电子装配 B.石油加工 C.钢铁冶炼 D.蔗糖生产 2.②类工业部门为主形成的工业地域可能是 A.鞍山钢铁基地 B.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C.德国鲁尔工业区 D.美国“硅谷”
|
|
读图,回答题: 1.甲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2.与乙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 3.提高丙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机械化程度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
|
|
根据图文资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近些年,“干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二:武汉都市圈建设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以武汉都市圈为核心的中部地区,已被列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发展区之后的重点发展区。 1990~2009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区域差异 (1).说明该地区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4分) (2).分析武汉都市圈的兴起对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4分)
|
|
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图甲为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归纳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规律。(4分) (2)简述C地农业生产的特点。(6分) (3)C地某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对农村秸秆的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图乙。 请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6分)
|
|
图甲是某城市略图,该城市有四个工业区BCDE,分别是轻纺、钢铁、机械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图乙是该城市2011年不同地点人口变动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如果该城市工业区布局比较合理,当地盛行风向最可能是________风。(1分) A.西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和东北风 D.西北风 (2)从图乙可判断,2011年该城市的A、B、C、D、E五地中,人口不断减少的是________,人口增加最快的是________。(2分) (3)工业区C和E附近的住宅用地中,哪个地区的地价高?原因主要是什么?(8分)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左图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右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材料三: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1)从气候角度考虑,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水资源南北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比较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单位调水量耗能的大小,并分别说明原因。(4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4分) (4)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3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