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性和严重性。读图回答问题。(10分) 2011年8月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图 (1)据图概括2011年8月我国各类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状况。(4分) (2)根据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说明2011年8月华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4分) (3)近年来,西南地区连年发生旱灾。为了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该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2分)
|
|
西欧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地理景观多姿多彩。读图回答问题。(12分) 据图综合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及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2分)
|
|
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读图回答问题。(19分) N市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演变示意图(注:同心圆代表距市中心的距离) 2010年N市三类制造业企业数量空间分布对比 (1)据图,概述N市1996~2010年制造业空间变化的特点。(4分) (2)据图,读出16~48km范围内三类企业数量的分布比例完成下表,并根据表中两个范围的数据归纳N市三类企业数量的空间分布特点。(5分)
(3)分析2010年0~16km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6分) (4)运用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原理,评价N市制造业空间格局变化的合理性。(4分)
|
|||||||||||||
读关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9分)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捷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 1982年、2010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 (注: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 (1)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3分) (2)据图归纳1982年至201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的变化差异。(4分)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4)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主要依靠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分析该地区这类人口增长的正负效应。(6分)
|
|
读关于南非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 南非地理位置独特,国土面积约为122万平方千米。农业、渔业较为发达,但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明显,耕地的分布不平衡,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大。 (1)概述南非的海陆位置,并从航运角度分析其优劣。(4分) (2)分析南非西部、南部沿海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优越条件。(4分) (3)依据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划分,概述南非南端的甲地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征。(4分) (4)根据图文信息,归纳南非耕地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4分)
|
|
读地球晨昏线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 下图为晨昏线通过极点A后,与AC所在的经线相交于B点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最大的圆为赤道,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小虚线圈为极圈,C为极圈上的一点,B为经线AC段的中点。 (1)晨昏线通过极点A之日,日期约为 月22日;通过B点之日,日期约为 月7日。(2分) (2)晨昏线通过B点之时(如图所示),一艘位于赤道上的邮轮上的游客恰好看见日出,该邮轮所处的经度位置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2分) (3)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与北京(40°N)所处纬度不同,但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的纬度是 。如果该日恰逢农历十五,上海地区(121°E)人们还需要等待 分钟才能看到一轮圆月挂在天空最高的位置。(2分) (4)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 ,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 。(2分) (5)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南半球信风带向什么方向移动?该移动直接造成有的地方降水丰富,有的地方干旱少雨,分别举例说明原因。(6分)
|
|
根据上海第一产业有关数据与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回答问题。
1.2000年到2009年上海农业产值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①种植业科技投入增大 ②渔业产值有增有减 ③农业服务业有所增强 ④农业人口持续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图表数据,上海农业发展的趋势可能是 ①耕地面积保持稳定 ②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 ③从业人口有所减少 ④农业产值比例将上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2000年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表回答问题。
1.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基本特征是 ①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②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③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④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A.流动人口持续增加 B.工业企业技能改造严重滞后 C.高能耗企业比重增大 D.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
|
|||||||||||||||||
低山丘陵区综合开发是我国南方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浙江北部低山丘陵区农民常在山坡开垦小块的水稻梯田,这是为了 ①扩大耕种面积 ②增加农作物熟制 ③防止水土流失 ④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浙江北部低山丘陵区常见自下而上分布的农田、茶园、竹林所形成的立体农业景观。发展立体农业的益处是 ①减轻低温寒潮影响 ②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③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④缓解农业劳力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
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资源诱人,冒险家、商贾纷至沓来┄┄ 1.这里的城市多沿河而居,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有 A.圆形穹顶的东正教堂 B.艳丽轻柔的纱丽服饰 C.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 D.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 2.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 A.油气资源 B.水能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产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