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同时产生自然灾害。完成题。 1.下列对我国部分资源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北方多煤和石油,南方多铁矿和煤 ②北方平原多、热量少、水分少;南方平原少、热量多、水分多 ③西北干旱、多风沙、光照少;西南湿润、纬度低、光照强 ④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草场资源和太阳能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土地的数量和质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的阶段是 A.采猎文明阶段 B.农业文明阶段 C.工业文明 阶段 D.现代文明阶段 3.有关人类与自然资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动力 ②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部分矿产资源枯竭等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 ③作为可以不断循环的水资源,永远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④对于不可更新资源,今后应加以保护,争取少利用或不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4.下面有关洪水形成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描述,不正确的是 A.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洪水 B.气温升高,冰雪大量融化形成洪水 C.地面坡度小,河道排水速度快,形成洪水 D.流域内植被覆盖差,河流汇水速度快,形成洪水
|
|
路南石林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堆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风气侵蚀
|
|
下图是某沿海地区一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题。 1.若①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2.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信风的影响 B.赤道低气压的影响 C.西风的影响 D.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
|
|
读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图,完成题。 1.形成图中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基础是 A.地形 B.水分 C.热量 D.土壤 2.图中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布
|
|
上题所述事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各环境要素是独立发展的 C.差异性 D.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
|
读下图,回答题: 1.假定①②等温线弯曲是由洋流影响导致的,则 A.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B.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C.①②都是暖流 D.①②都是寒流 2.假定该海域位于太平洋中,则②海域水温异常升高时 A.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异常增多 B.秘鲁、智利等可能出现暴雨,发生洪灾 C.印尼、菲律宾等地异常多雨 D.秘鲁渔场饵料丰富,鱼类异常丰富
|
|
下列四幅等压线图(单位:百帕)中,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
下图为海陆间大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若此图表示一天中某时段的气流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所示气流运动常见于夜间 B.该图所示气流运动只见于季风气候区 C.该气流运动因太阳辐射量不同而产生 D.陆地与海洋的高度差导致该气流运动的形成 2.若此图表示亚欧大陆东部一年中某季节的气流运动,则所代表的典型季节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北半球该季节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 B C D
|
|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读图完成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②——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③——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 D.④——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2.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中,吸收④辐射的主要是 A.水汽和氧气 B.氮气和水汽 C.二氧化碳和水汽 D.氧气和氮气
|
|
读甲、乙两图,回答题。 1.甲图所示地貌名称是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背斜 2.乙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