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图中字母代表的人口增长模式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 (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人口的____________率。 (3)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基本属于C型,主要是因为我国长期实行 政策的结果。
|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2012年12月,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天气,局部地区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雪.下图是我国北方及周边地区2012年12月某时天气形势示意图。 (1)A处的气压是 (高气压或低气压),从气流状况分析,该地天气系统为 。(2分) (2)B处的风向为 风,B、C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地,判断理由是 。(3分) (3)此时,与北京相吻合的天气系统是下图甲、乙、丙中的 ,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北京可能出现 天气;过境后,北京的天气 ,气温 ,气压 。(5分)
|
|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8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 A 带 C 带 E 带(3分) (2)在图中画出B、D所代表风向。(2分) (3)A处的自然带是 (1分) (4)C气压带的气流运动 (上升/下沉),天气特点是 。(2分)
|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M处的地质构造为___ ____;该处地形为 ;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3分) (2)N处的河流上,是否适合建大型水库?试说明理由。(2分)
(3)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是 ,在图中所示水循环的参与下,①处的_______岩可转化为②处的_______岩。(3分) (4)假设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量最大的季节 是 ,“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对水循环 环节的影响,同时,这一工程的建设,反映了自然资源的特征是 (3分) (5)假设该地处在北大西洋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则该处洋流名称是 ,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2分)
|
|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甲)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1)将甲图中A、B、C、D标在乙图中相对应的位置上。(1分) (2)在乙图中的短线上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1分) (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A处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该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 (南、北)移动。(2分) (4)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 B处时,昆明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此时对应的日期是 ,南极圈上的昼长时间为 小时,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4分) (5)极夜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是从甲图中的 点到 点的时段。该季节北印度洋洋流呈 (顺/逆)时针方向,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 ,东亚地区盛行风向是 。(5分)
|
|
下表是“2009年我国部分省份人口资料(据国家统计局)”。读表完成题。
注:常住人口是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 1.2009年,下列省份中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是 A.江苏 B.广东 C.江西 D.云南 2.2009年,广东常住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江西的主要原因是广东 A.自然增长率高 B.出生率高 C.人口基数大 D.迁入人口多
|
|||||||||||||||||||||
制约环境承载力(即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消费水平 B.科技发展水平 C.自然资源 D.区域开放程度
|
|
读台湾省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完成题。 1.图中反映台湾省 A.60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B.40岁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C.20岁人口比重现下降再上升 D.0-5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2.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B.人口增长速度快 C.就业压力太大 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
|
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题。 1.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②国最可能的是 A.印度 B.德国 C.日本 D.中国
|
|
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题。 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