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题 1.上图说明该地区( ) A.城市化程度很高 B.城市人口是2500万 C.大约10%的人口在郊外居住 D.人口密度较大 2.此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的国家是( ) A.阿根廷 B.印度 C.英国 D.美国 3.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 D.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4.这种状况可能造成的问题是 ( ) ①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②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下降 ③城市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加 ④农村人口增长速度缓慢,出现负增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我省滨海城市的某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现象及其影响”的小课题研究。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研究报告。 “海陆风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 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的现象。它是 环流的反映,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2分) (2)在答题卷的相应图示中用箭头画出近地面风向,并画出高空和近地面等压面。(2分) (3)分析海陆风对该滨海城市的影响。(2分)
|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为 锋天气图。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 地。该锋面过境后,D地天气状况是 。(2分) (2)乙图中的天气系统位于 半球,从气流的状况看,属于 ,在其控制下多为 天气。(2分) (3)当乙图的天气系统控制亚洲大陆时,北半球的 气压带被该系统切断。此时南亚盛行 (风向)风。(2分) (4)甲天气系统能出现在乙天气系统中吗? (能或不能),原因是 。(2分)
|
|
读下图,回答问题(8分) (1)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则B地是 (气压带或风带),②是 (气压带或风带),受B与②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是 ,所对应的自然带是 。(2分) (2)若此图表示的是海陆间水循环,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则B、C两地表示海洋的是 ,可表示的我国东南季风序号是 。(2分) (3)若此图用于表示地壳物质循环,C表示岩浆,则②表示 作用,D代表 岩。(2分) (4)若此图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洋流模式图,则出现在大西洋中的①是 (洋流名称),若①②③④在太平洋中,则容易形成著名渔场的是序号 ,是 渔场。(2分)
|
|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 。图中,陡崖出现在 处。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 。(5分) (2)在图中数码①②③④所示地层中,有可能找到恐龙蛋化石的地层数码是 ,早期人类遗迹应该到数码 代表的地层中去寻找。(2分) (3)地球演化过程中,灭绝的恐龙等生物种属不可复生,这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 性。(1分)
|
|
读景观图和局部世界地图,完成小题: 1.景观图中,水热条件最好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比较②、③景观图(两图所在的海拔高度相同) A.②图所示区域的水热要比③丰富 B.②图所示区域的光照要比③丰富 C.②图所示区域的纬度要比③高 D.③图所示区域的植被比②丰富 3.四幅景观图中,土壤厚度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局部世界地图中的点与景观能正确匹配的是 A.a—① B.b-② C.d-③ D.e-④ 5.从d、b、a、e的景观变化,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分异 B.垂直地分异 C.地方性分异 D.纬度地带分异
|
|
下图为北印度洋海域,①、②分别表示该海域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读图回答题。 关于图中①—④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反映出该海域夏季洋流流向 B.③④洋流都是寒流 C.③洋流为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的风海流 D.④洋流使沿岸地区形成温带荒漠
|
|
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如下图所示对应关系(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一度,距离相差111km)。读图完成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A.62°N~68°N B.52°N~58°N C.50°N~54°N D.52°N~62°N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
|
2012年12月5日,受冷空气影响,吉林省吉林市气温下降到零下29摄氏度,松花江岸边再次迎来雾凇美景。近日来,吉林市持续出现雾凇美景,使人如入梦幻美景。根据材料并读图完成题: 1.“雾凇” A.是一种降水现象 B.是水汽的冻结现象 C.在东北一年四季都会发生 D.在南方肯定不会发生 2.吉林省吉林市出现“雾凇”这一时期, A.被蒙古高压控制 B.被阿留申低压控制 C.受暖锋影响,多降水 D.处于年降水最多季节
|
|
2011年3月11日下午2时46分左右(东京时间;东京经度约是139°41'E),日本东北部的太平洋发生了一场里氏 9.0 级的巨大地震,并引发了停电、火灾和海啸等灾难。根据材料并读图完成题: 1.日本发生巨大地震,是因为 A.该地区地形崎岖,山高谷深 B.太平洋海域的海啸活动频繁 C.该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 D.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 2.地震同时引发了停电、火灾和海啸等灾难,反映了自然灾害具有。 A.多因性潜在性 B.潜在性周期性 C.关联性群发性 D.周期性群发性 3.日本发生地震那一刻,北京时间是 A.1点28分 B.2点46分 C.3点46分 D.1点46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