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和②中,表示赤道平面的是 ,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是 。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移动幅度为 。 (3)2013年春节(2月1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半球,正向 运动。
|
|
读某地气候资料图,回答题。 1.对该地气候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降水季节分布均匀 B.最冷月气温大于18℃ C.气温年较差小 D.夏季降水丰富 2.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数据,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
|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结合下面透明玻璃瓶和温度计的实验完成题。 1.图中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25℃ B.12℃ C.10℃ D.8℃ 2.青藏高原气温低主要是吸收哪部分辐射少所导致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
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空白部分表示风带,读图完成题。 1.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图中字母a所示地区在该季节的气候特征是 A.低温少雨 B.高温多雨 C.低温多雨 D.高温少雨
|
|
读某日08时地面天气图和文字信息,回答题。 1.某气象小组学生探讨天气图中a→b天气的空间变化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a→b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2.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发展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可给所经过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若判断天气图中的台风能否登陆台湾岛,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台风的 A.形成原因 B.形成源地 C.移动路径 D.移动快慢
|
|
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
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时大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的现象。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集资料制作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霜期表”。据此回答题。
1.材料中不同地区霜期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作物品种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 2.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A.天气严寒 B.地面辐射强 C.微风 D.大气逆辐射强
|
|||||||||||
读下图,完成题。 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
|
读下图,回答题。 1.该地形的发育主要是受何种外力影响形成的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2.该地貌 A.是流水机械作用的结果 B.与化学作用的无关 C.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 D.形成于各地带的岩浆岩地区
|
|
读图,完成题。
1.四幅地质构造图中,属于褶皱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地堑、向斜山景观的分别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有关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喷发一定会形成大理岩 B.日本的富士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C.火山是由岩浆逐渐冷却堆积而成的 D.岩浆岩不能转化为其他岩石,只能转化为岩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