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乙两类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判断,符合乙类国家人口情况的是 A.1950年至2000年人口出生率上升 B.1950年至2000年人口稳定增长 C.1975年至2000年死亡率小幅下降 D.到2000年人口已经出现了负增长 2.关于两类国家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 B.在甲类国家,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进行 C.许多乙类国家的大城市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D.目前,乙类国家城市化速度比甲类国家快
|
|
读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左图)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右图),回答下题。 据图可知,该农场生产经营的优点不包括 A.利用海拔差异多层次发展农林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B.冬季从事旅游经营,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 C.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 D.农林牧副渔立体利用土地,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
|
|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有关。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读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表,回答下列各题。 1.据表可知,5个监测点PM2.5污染物均来源于 A.机动车尾气排放 B.集市嘈杂的噪声 C.居民生活垃圾 D.企业废气排放 2.人吸入过多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大气中的PM2.5对大气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A.不利于水汽凝结,不易形成云雾和降水 B.加强部分太阳辐射,影响光照 C.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 D.污染大气,增加能见度
|
|
图中阴影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地形角度分析,平原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①—④中表示龙卷风灾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海啸也是美国本土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海啸形成原因不包括 A.海底地震 B.火山爆发 C.水下塌陷和滑坡 D.强烈大气扰动
|
|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中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里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近年来,每年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上述文字说明 A.该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棉花收获季节,光照充足 C.棉花采摘期,劳动力严重不足 D.棉花生长期,水资源有限 2.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可能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包括 A.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 B.棉花品质下降,市场需求量减小 C.灌溉用水过量,引发土壤次生盐碱(渍)化 D.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
|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所示国家为传统农业国,经济相当落后,但在06年发布的“全球快乐国度排行榜”中,却名列世界第八位,亚洲第一位。近年来,该国第二、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水电、旅游业是该国经济支柱。 (1)简述该国地理位置特征。(6分) (2)水电出口及相关建筑业是该国经济支柱之一,分析该国发展水电工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8分) (3)试分析全球变暖对该国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8分) (4)该国旅游业的宣传语是“进行一次身心的洗涤”,结合该国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点,解释这句话的含义。(8分)
|
|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运输线路的主要特点。(8分) (2)图中成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我国油菜的主产区之一。分析该地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6分) 雅安市附近资源丰富,少数民族聚居区面积占全市面积的54%。西昌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有我国卫星发射基地。雅西高速是京昆高速在四川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240公里,2012年4月28日开通。 (3)分析雅西高速公路修建的意义。(8分) 自2003年英特尔封装测试项目落户成都以来,四川已吸引了60多家集成电路企业和一批相关配套企业,电子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已达45万人。成都成为我国西部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但目前四川省的电子信息产业的仍居产业链的中、低端,多属于加工、组装类型。 (4)据此分析,四川要发展成为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措施。(4分)
|
|
武清区原为天津的一个农业县;1991年建立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受产业转移的影响,武清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据图回答问题。 武清开发区形成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共同利用 A.原料 B.基础设施 C.燃料 D.消费市场
|
|
“双转移”战略是广东省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二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殊三角地区转移。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双转移”战略给广东带来的影响是 A.珠三角地区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B.省内区域发展水平差距增大 C.促进了不发达地区的城市化 D.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潜力下降 2.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向外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主要是 A.转入地基础设施落后 B.转出地的产业集聚效应较弱 C.转入地环境污染严重 D.转出地的产业协作能力较弱
|
|
下图为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所属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热带草原气候 B.②一热带季风气候 C.③一地中海气候 D.④一温带海洋性气候 2.图中各点纬度最低的是 A.① B.③ C.④ D.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