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华北地区某城市附近进行社会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图A、图B。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A中,四地最有可能成为高级住宅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B为兴趣小组绘制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示意图”,若纵坐标代表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则横坐标不可能代表的是( ) A.建筑物面积 B.人口数量 C.工业化程度 D.绿地面积 3.市民在M山游玩时,发现该山山坡植物较丰富且多乔木,而山顶多草本和灌木,乔木极少,原因可能是( ) ①山顶降水多,山坡降水少 ②山顶较干燥,山坡湿润 ③山顶气温比山坡低 ④山顶土层薄,山坡土层厚 ⑤山顶风力大,乔木不宜生长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
|
下图为“山东丘陵某区域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优质苹果多种植在山腰而少在山谷,原因是山腰果树开花早,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
2.关于M、N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由于地形阻挡,不受夏季风影响 B.M地位于来自海洋的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降水多于N地 C.M地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全年降水以地形雨为主 D.M、N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同
|
|
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 B.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C.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 D.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 2.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可能相符合的国家是( ) A.尼日利亚 B.韩国 C.中国 D.美国
|
|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为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形 B.A处可通视B、C、D三处 C.B.D间最大高差为70米 D.A处位于D处的西南方向 2.下列做法较合适的是( ) A.图中断崖顶处设立惊险蹦极 B.在崖底看飞流瀑布 C.在D处设立森林火情瞭望点 D.秋季可去该地采摘苹果
|
|
环境保护 下图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6分)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御措施。(4分)
|
|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为我国两种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代表的是什么地质灾害?(2分) (2)地质灾害B产生的人为原因有哪些?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治?(8分)
|
|
旅游地理 下图示意海南入境客源(港澳台及国外游客)变化 (1)据图说明海南入境游客变化的特点。(4分) (2)近年来,在入境游客中,俄罗斯游客较多,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图甲为世界某区域图,其中图乙为图甲中虚线方框区域。 材料二:番茄是中亚地区居民最喜爱的食品之一,在中亚第一大国哈萨克斯坦,番茄制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是一家中国企业---新康番茄制品厂 (1)试比较A、B两湖的矿化度(水的矿化度通常以1升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克数来表示)哪个较高?并说明原因。(8分) (2)为解决A湖生态问题,1970年修建了调水渠。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该调水方案的有利条件。(6分) (3)为保证图甲中H区域番茄产量和出口量的增加,使其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今后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8分)
|
|
图甲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图甲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30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乙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表格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M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1)描述M地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8分) (2)根据图表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8分) (3)N湖泊周围的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试评价其成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8分)
|
|||||||||||||||||||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昆明以西的地区几乎没有铁路,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该地区 A.森林茂密,施工困难 B.保护旅游资源,防止生态破坏 C.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高山峡谷 D.资源贫乏,人口稀少 2.图中的梧州曾是广西省内最大的城市,但后来的发展却大大落后于柳州和南宁,这表明 ①河运在古代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②政治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在增强 ③现代城市布局中,沿江设市已无吸引力 ④交通方式的改变,对沿线城市的分布及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⑤沿铁路的城市轴线已取代了沿江设市的布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