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某日,为缓解旱情,如图所示区域抓住云层厚度较大的有利时机,实施了人工增雨。表格为此次人工增雨实施前后的天气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题。
表:
1.为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地区实施人工增雨的最佳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根据表1所示的天气变化情况,最有利于实施人工增雨的时间是 A.24日 B.25日 C.26日 D.27日
|
||||||||||||||||
图A示意我国西南某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图B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1.形成图所在区域地形最主要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C.地壳水平运动 D.地壳垂直运动 2.图中古城所在地的表层岩石属于图6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
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题。 1.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 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 2.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负面影响是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 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 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
|
|
植被覆盖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植被地上部分(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图A示意200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三大统计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图B示意这种变化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的相关性。据此回答小题。
1.图A中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 A.森林区、荒漠区、草原区 B.森林区、草原区、荒漠区 C.草原区、森林区、荒漠区 D.草原区、荒漠区、森林区 2.内蒙古2001~2010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气候要素相关性为 A.与2001年比,201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B.年均温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大于年降水量的变化 C.森林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年均温的变化 D.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呈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
|
碳足迹是指人类日常活动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排放量既包括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直接碳排放,又包括生产或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中隐含的间接碳排放。图示意2007年中国各省区碳足迹总量。据此回答小题。
1.我国碳足迹总量较大的省区主要分布在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沿海地区 D.西部地区 2.下列影响各省区碳足迹总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 B.产业结构 C.气候因素 D.人口密度
|
|
【选修6-环境保护】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部分湿地的面积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示区域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面积变化的差异,并说明湿地面积变化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9分) (2)简述该地保护湿地可以采取的措施。(6分)
|
|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下图示意黑龙江省水稻初霜冻发生概率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省水稻初霜冻发生概率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最大值区形成的原因。(9分) (2)简述为减轻水稻冻害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6分)
|
|
(37分)读图,回答问题。 下图所示区域是一片古老的大陆,是许多野生动物的乐园,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角马、斑马、瞪羚种群在这片土地上迁徙。甲国经济落后,人口约4千万,咖啡是其主要出口的农产品之一。目前,我国正在与甲国合作开发太阳能项目。
(1)描述该区域火山分布的主要特点,并说明该地区多火山的原因。(7分) (2)分析该区域成为世界野生动物最大迁徙地的原因。(10分) (3)分析甲国咖啡大量出口的社会经济因素。(10分) (4)评价甲国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的条件。(10分)
|
|
若不考虑地形和天气,甲地比乙地(Oº,60ºE)总是先看到日出,△T表示某日甲地与乙地日出的时间差。下图示意△T的年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昼长相同的日期是 A.a B.b C.c D.d 2.甲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A.30ºN,90ºE B. 30ºS,45ºE C.20ºN,75ºE D. 20ºS,30ºE 3.与乙地相比,a日甲地 A.早3小时看到日落 B.晚3个小时看到日落 C.早1小时看到日落 D.晚1个小时看到日落
|
|
下图示意某区域高等级公路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是 A.x市 B.Y市 C.E市 D.F市 2.两地之间汽车客运往返班次最少的是 A. X C.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