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完成小题。 1. 图中a、b分别表示 A. 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人口容量 B. a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 C. a环境人口容量 b环境承载力 D. 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 2. 与图中b呈正相关的是 ①对外开放程度 ②资源数量 ③科技发展水平 ④地区消费水平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 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小题。 1.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2.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
|
2011年3月以来,俄罗斯拟恢复征收无子女税,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6%的薪水。读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图,回答小题。 1.俄罗斯拟恢复征收无子女税是为了解决 A.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B.就业率低问题 C.移民迁入过多问题 D.人口负增长问题 2.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 B.气温 C.地形 D.河流
|
|
下图为我国1982年和2012年的人口“三率”统计图。读图回答小题。 1.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与我国1982年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国家是 A.日本 B.俄罗斯 C.坦桑尼亚 D.英国 2.我国2012年的人口死亡率为 A.7.14‰ B. 8.19‰ C.5.57‰ D. 16.12‰
|
|
(12分)下图为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调水的主要调入区是 (华北、西北)。东线工程主要利用 作为输水渠道,以节省投资。(4分) (2)“南水北调”中的“南”、“北”分别是指我国南方、北方地区。我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是 。(2分) (3)湖南省某中学小明、小强同学利用寒假沿东线考察,发现从扬州到天津沿途植被景观的变化明显,这种变化反映的是 (纬度、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2分) (4)小明、小强两同学考察后,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调入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课题,开展探究活动,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看法。 ①小明认为:利大于弊; ②小强认为:弊大于利。
|
|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中甲地质构造是 ,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图中d表示三大类岩石中的 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3)图中④箭头表示 ;当岩浆活动释放出大量气体会导致④作用 (增强或减弱),这一现象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4)图中甲、乙两处更适合修建隧道的是 处。
|
|
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会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和 。 (3)此时“北京时间”是 月 日 时。 (4)如果再过165天,太阳直射北纬15°,全球出现极昼的范围是 ,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是 。 (5)此时,与北京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向东至 。
|
|
下图中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中心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小题。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 A. ② B.④ C. ⑥ D.⑦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 A.③ B. ④ C. ⑥ D. ⑦
|
|
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冶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小题。 1.“滇池水脏冶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 ) 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 B. 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 C. 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 D. 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2. 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 A. 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B. 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C. 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D. 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
|
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是( ) A.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B.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C.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D.河流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界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