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理事物示意图,a、b、c所表示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据此回答下题。 1.若图示为一组等压线,则 A.①处吹西北风 B.②处风速比①处大 C.甲地位于低压槽线附近 D.乙地处在阴雨天气中 2.若此图为等温线分布图,且甲、乙分别代表陆地和海洋,则此时 A.正值北极考察最佳季节 B.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 C.华北平原小麦生长旺盛 D.亚洲高压强大
|
|
下图中的甲、乙两图分别为北半球和南半球天气系统示意图(单位:hPa)。①②③④为锋面,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天气系统东侧盛行偏北风,②为冷锋 B. 乙天气系统中心气流旋转下沉,东侧④为暖锋 C. ①和④锋面都向偏南方向移动 D. m地雨过天晴,n地阴雨连绵
|
|
下图为北纬31°纬线上7个地点某月的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所示季节,②地的总体天气特点为 A.炎热干燥 B.高温阴雨 C.低温晴朗 D.温和多雨 2.此时,对④地影响较大的是 A.亚洲高压 B.印度低压 C.夏威夷高压 D.阿留申低压
|
|
结合大别山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垂直变化率折线图,完成下题。
有关该地太阳辐射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麓始终大于山顶 B.山顶始终大于山麓 C.1~8月山麓一直增大 D.9~12月山顶一直减小
|
|
读某气象站(1oN,35oE,海拔1875米)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题。
1.该气象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与同纬度的刚果盆地比较,形成该地气候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3.该气象站1月日平均日照时数高于7月,主要是因为该地1月 A.正午太阳高度大 B.白昼时间长 C.太阳辐射强 D.晴朗天气多
|
|||||||||||||||||||||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读右图回答下题。
1.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则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甲乙丁 D.丁甲乙丙 2.若该示意图表示“低纬地区大气环流圈”,则形成赤道低气压带的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
|
下面是我国部分地区1951~1988年旱灾频次等值线图(单位:次),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①地的旱灾多发生在7~8月,其主要原因是 A.河流径流量小 B.受高气压控制 C.地下水位下降 D.工业用水增大
|
|
下列所示的曲线图中,近地面气温变化有利于霾天气形成的是
|
|
据报道,欧洲已开始利用空间太阳能发电(即在太空建立太阳能发电站,所产生的电能将以微波或激光形式传输到地球),其效率是地面太阳能发电的3.5倍。在太空发电效率高主要原因是 A.激光能量集中 B.发电站规模不受空间束缚 C.距离太阳近 D.不受大气的影响
|
|
每年东非高原上几十万头角马、斑马等野生动物发生周期性的大迁徙。造成东非高原野生动物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水循环运动 D.地壳的运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