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某山脉东、西坡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结合图例,推断甲处岩石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沙漠 B.沼泽 C.海洋 D.苔原 2.由图得出的推断,正确的是 A.东坡有丰富的水能资 B.山麓气温比山顶气温约高21℃ C.该山以西绿洲农业特色突出 D.该山为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
|
下表为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 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2.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3.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
|
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3° B.5° C.8° D.10° 2.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 A.②与③都处于暖温带 B.随地球自转,③的角速度比④小 C.从春分到夏至,①比④的昼长变化幅度大 D.从夏至到秋分,②比⑤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 3.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⑤ D.④和⑤ 4.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A.① B.② C.④ D.⑤
|
|
读图a和图b,回答下列各题。 1.图a所示季节,一位俄罗斯专家在c地看到日落正西方,之后1小时下列各地发生的现象是 A.a——日光直射 B.b——夕阳西下 C.c——旭日东升 D.d——午阳低垂 2.在之后的两个月中,下列变化规律符合实际的是 A.a地白昼逐渐变长 B.a、c两地气温都在下降 C.b地牧草日益茂盛 D.e、d两地河流水位升高 3.俄罗斯专家发现下图中标示的某种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它是
|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九州一帕劳海岭 A.位于亚欧板块上 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 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 2.因板块挤压引发的地震多位于图中的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附近 3.马荣火山所在的国家是 ( ) A.文莱 B.越南 C.菲律宾 D.日本
|
|
下图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两国的临海分别是 A.红海、亚丁湾 B.安达曼海、泰国湾 C.地中海、波斯湾 D.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2.乙图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A.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3.据地理坐标判断,甲乙两地距离约为 A.300千米 B.550千米 C.1300千米 D.1550千米
|
|
(60分)材料一 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青藏高原已成为世人瞩目的旅游新热区,读下图回答问题。 (1)一位多次去过西藏的朋友介绍他的旅游经验:最好的时间是每年的7、8月;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是携带的必备物品;衣物中最好带上羽绒服和防水服;心、肺、脑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不宜进入高原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建议的地理背景。(12分) (2)图中B是该区域青稞、小麦、豌豆产区且产品的蛋白质含量高,请分析B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
|
|
(36分)读图和阅读资料,完成下面问题。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1)概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特征。(6分) (2)从我国上海以海运的形式运一批农业机械设备到厄立特里亚,途中经过的重要海峡有哪些?应选择什么季节出发最省时省力?为什么?(10分) (3)归纳图中河流流向的特征及成因以及A、B、C三条河流发源区大气降水补给量的大小关系 (6分) (4)简述厄立特里亚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14分)
|
|
当空中的雨落到近地面的物体和地面上时,立即凝结成冰,这就是冻雨。以下四幅对流层竖直方向上温度结构示意图,最能够说明冻雨成因的是:
|
|
下图中的a、b、c分别表示地球上A、B两条纬线间北半球夏至日、春秋分日和冬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读图,回答小题。 1.图中A纬线和B纬线所表示的纬度分别是: A.10°N与20°N B.20°N与30°N C.0°与10°S D.10°S与20°S 2.当图中A纬线被晨昏圈分割的昼弧与夜弧等长时,则此时北京天安门广场旗杆在日出、正午、日落时的影子朝向依次是: A.正东、正南、正西 B.正西、正北、正东 C.东北、正北、西北 D.西南、正南、东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