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水浒传》“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一回中对天气状况的描写。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是日,日无晶光,朔风乱吼”;“其时正是仲冬天气,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冰合,铁甲如冰”;“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紧。吴用出帐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 1.上述描写反映的天气系统是
2.根据描写,推测此天气系统过境后 A.气压降低 B.气温升高 C.天气转晴 D.风力变大
|
|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 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② B.③ C.④ D.⑤
|
|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A、B两地均处在30°N,该日某海洋考察船由A向B航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 (150 2.该日航行日志记录不可信的是( ) A.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 B.正午桅杆的影子在正北方 C.日出到日落大于12小时D.日出到日落小于12小时
|
|
济南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当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持续观测与记录(见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M和N分别对应的日期为 ①春分日 ②夏至日 ③秋分日 ④冬至日 A.①和③ B.③和① C.②和④ D.④和② 2.由图示a点到b点 A. 该地昼变长,夜变短 B.该地正午日影逐渐缩短 C.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D.可能为国庆节到清明节
|
|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区域地形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地势东高西低 B.地势北高南低 C.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 D.地形以平原为主 2.图中山脉的大致走向是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东北 西南走向 D.西北 东南走向
|
|
下图所示是以(38 1.济南(36 A. 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2.图中甲乙两地的最短距离约为 A. 9990千米 B.13320干米 C.17300千米 D.26640千米
|
|
下图为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P区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半球 非洲 B.东半球 非洲 C.西半球 欧洲 D.东半球 欧洲 2.关于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黄沙漫漫,驼铃叮当B.森林茂密,野象成群 C.草木荣枯,动物迁徙D.海浪沙滩,橄榄树密布
|
|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A为黄河水系图,图B为黄河流量与含沙量统计图。 材料二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工程主要由壤土斜心墙堆石坝、泄洪排沙系统和引水发电系统组成。图C为黄河小浪底景观照片。 (1)说出从兰州到郑州黄河流量的变化并分析原因。(3分) (2)分析说明选址小浪底建设水利枢纽对黄河防洪、减淤的重要作用。(4分) (3)说出位于小浪底下游的郑州和位于黄河口附近的东营分别所处的地貌类型。(2分) (4)试用水循环原理和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5分)
|
|
读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简要分析A功能区区位优势。(3分) (2)描述该城市工业区分布特点。(3分) (3)如果B住宅区是高档住宅区,请你为该住宅区房地产开发商写一段广告词并说明该住宅区的区位优势。(4分)
|
|
D湖泊(图甲)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乙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错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丙),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4分) (2)描述D湖沿岸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特征(2分)。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4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