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题

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问题。

1)图中显示的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面积广大,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新疆绿洲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的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防止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

 

结合“我国沙尘天气分布图和沙尘暴路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沙尘暴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将下列备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图中的适当位置。

A.矿物燃料大量燃烧
B.土质疏松

C.风力加大
D.二氧化碳增加

E.过度放牧   
F.过度开垦

G.气候变暖变干

(2)从干湿状况看,沙尘暴发生的地区属于我国的      地区。

(3)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沙尘暴的发生呈现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沙尘暴路径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原因。

(5)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现象日益加剧,分析主要原因有哪些。

 

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大陆中热带荒漠成因与本格拉寒流有关的是                        (  )

A.     B.     C.     D.

2.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成因各不同,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大陆面积和轮廓    B. 过度放牧和樵采

C. 纬度位置和垦耕    D. 海陆位置和地形

 

我国发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规划期内要确保我国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土地退化类型与发生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  )

A. 水土流失—内蒙古高原

B. 荒漠化—华北平原

C. 红漠化—南方低山丘陵

D. 石漠化—长江中下游平原

2.黄土高原曾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使得                                (  )

①土壤肥力得以恢复 ②耕地面积减小 ③粮食产量持续减少 ④水土流失加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年)

1955

1965

1975

1985

1995

2000

2005

荒漠化面积(万平方公顷)

67

69

71

89

197.26

257.8

262.2

 

 

1.20世纪80年代以后,加速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B. 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C.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D. 夏季风强劲,台风影响大

2.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红色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

A. 植树种草,抵御风沙

B. 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C. 陡坡地实行退耕还林

D.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

①华南 ②华东 ③华北 ④东北 ⑤西北 ⑥西南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③④⑤    D. ③⑤⑥

2.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

B. 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

C. 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D. 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

 

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森林破坏    B. 生物多样性减少

C. 草地退化    D. 土壤侵蚀

2.甲、乙两地区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分别是(   )

A. 甲: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 甲:防风固沙、吸烟除尘;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D. 甲: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乙:吸烟除尘、保护农田

3.丙、丁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丙,其理由不包括(   )

A. 地形起伏大,土层薄    B. 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C. 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D. 土地生产能力高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  )

A. 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 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 往返迁移

D. 向两侧迁移

2.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

A. 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 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 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 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7月25日,世界首支青少年三极科学考察团正式启程奔赴北极,“探秘世界三极——2011中国青少年北极科考活动”在北京举行了启程仪式,由13名中国中小学生组成的科考队将重点对斯瓦尔巴德群岛的冰川、海洋、沿海滩涂和内陆进行科学考察。其中生态环境的研究课题包括:钻取北极冰川的冰芯样品,测定分析氢同位素(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污染物,获取近年来的北极气温、生态环境、淡水资源等方面的数据,由此判断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1)这支科学考察团在向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利用了该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哪些特点?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川不断融化,动态监测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____;冰川的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监测海平面上升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

(3)全球气候变化给北极熊的生存带来了影响,请设计一个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北极熊生存状态的具体方案。

 

网格模式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储存分析时采用的主要方式之一。下图为某地不同地理信息的网格图,每格约100 km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欲布局重化工业区,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选址,应增加的主要信息有(  )

①气候 ②土壤 ③交通 ④居民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若根据已有的信息,则下列网格最适合设立重化工业区的是(  )

A. 乙—Ⅰ    B. 戊—Ⅱ    C. 丙—Ⅳ    D. 丙—Ⅴ

 

共419098条记录 当前(22788/41910) 首页 上一页 22783 22784 22785 22786 22787 22788 22789 22790 22791 22792 2279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