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创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它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它可以反映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可知,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是 A. 春分→清明 B. 小暑→大暑 C. 霜降→立冬 D. 小寒→大寒
|
|
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的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10多秒的时间,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 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
|
中国有“数九寒冬”的说法,具体计算方法是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下图 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公转轨道的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数九”期间,地球位于图中 A. A-B 段 B. B-C 段 C. C-D 段 D. D-A 段 2.“数九”期间,我国北方地区 A. 日落西北 B. 日出时间不断提前 C. 昼短夜长,昼长渐短 D. 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 3.“数九”期间,长春外国语学校操场旗杆正午影子长度 A. 逐渐变长 B. 先变长后变短 C. 逐渐变短 D. 先变短后变长
|
|
为了让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刻与日出同步,兰州(103°53′E)春分日升旗的时刻应选在北京时间 A. 6点整 B. 6时49分44秒 C. 4时55分32秒 D. 7时4分28秒
|
|
下图为某条大河河口,该河位于哪个半球?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A. 北半球,甲岸 B. 南半球,乙岸 C. 北半球,乙岸 D. 南半球,甲岸
|
|
1971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在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这部著作中,也有“日中有踆乌”的记载。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今天看来,日中“踆乌”其实是 A. 黑子 B. 耀斑 C. 日珥 D. 太阳风 2.该现象增多时,下列现象可能产生的是 ①地球上发生磁暴 ②引发钱塘江大潮 ③部分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④可能出现极光现象 ⑤动物的异常反应 ⑥两极地区产生极昼极夜现象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③⑤
|
|
图所示人类使用的能源,不是来源于太阳辐射的是 ①太阳能热水器 ②炭火烧烤 ③风力发电厂 ④地热发电站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
科幻小说《三体》中虚构的三体外星文明来自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属于 A. 河外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
|
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渔场的成因。 (2)M、N洋流的名称
|
|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下图),该地年降水量不足30mm,蒸发量却高达2000mm以上。湖面万千飞鸟,湖中鱼群游弋,其西北面是面积广阔的芦苇地。出售芦苇成为当地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总收入并不高。 材料二 博斯腾湖是淡水湖,但是南侧不远有一个槽状盐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层。下图为盐池附近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1)推断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湖泊、飞鸟、鱼群、芦苇之间的关系。 (3)结合水循环过程简述盐池盐层的形成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