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A. 降温增湿 B. 增温增湿 C. 降温减湿 D. 增温减湿 2.乙处地表形态及其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 冲积平原——风力沉积 B. 丘陵——冰川侵蚀 C. 三角洲——流水沉积 D. 盆地——海水侵蚀
|
|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64°09′N,21°56′W)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回答下列各小题。 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 A.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C.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3.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 地壳上部 B. 地壳下部 C. 上地幔 D. 下地幔
|
|
读下左图和下右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各题。 1.上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 A. 三角洲 B. 沙丘 C. 冲积扇 D. 沙漠 2.上右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 风力侵蚀 B. 风力堆积 C. 流水侵蚀 D. 流水堆积
|
|
下图为“世界局部大洋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图示海域大洋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B. ①洋流的形成受东南信风影响 C. ②位于寒流与暖流的交汇处 D. ③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2.由图示信息可知 A.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B. 甲气压带控制区盛行上升气流 C. 乙海区位于中纬西风带 D. 该区域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
|
|
下图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塔里木河流流量随月份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该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 A. 大气降雨 B. 冰雪融水 C. 湖泊水 D. 地下水 2.该河流1~2月出现断流的原因是 A. 大气降水少 B. 地表蒸发强 C. 冬季气温低 D. 流域支流少
|
|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中各纬度带的气流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 0°~10°盛行西北风 B. 10°~20°盛行东南风 C. 20°~30°主要盛行上升气流 D. 30°~40°盛行西南风 2.下列各图与上图中P点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 )
A. A B. B C. C D. D
|
|
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 结合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2.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B. 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 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 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自上而下明显加快
|
|
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M地的年日照时数比N地的多,其主要原因是M地 A. 纬度较低 B. 地势较高 C. 气候干旱 D. 白昼较长 2.N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M地的丰富,其主要原因是N地 A. 地势高,大气稀薄 B. 海拔高,多冰雪 C.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 D. 气候干旱,光照强 3.与M地相比,N地夏季的近地面气温特点及其最主要成因是 A. 较高 太阳辐射强 B. 较高 距离太阳近 C. 较低 大气保温作用弱 D. 较低 冰雪融化吸热
|
|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元旦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 A. 清明 B. 小暑 C. 寒露 D. 小寒 2.从立春到立夏,最可能出现在黄河流域的现象是 A. 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 B.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C. 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 D. 白雪欲求吟咏句,穿枝掠院演梅花
|
|
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是自然资源部组建后组织开展的首次南极科考。考察队以“认知南极、保护南极和利用南极”为宗旨,考察中国南极长城科考站(62°13′N, 58°58′W),通过科学考察,进一步探索和掌握南极变化对我国影响的趋势,为强化我国适应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供科学依据。长城站位于北京的( )。 A. 东南方向 B. 东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西南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