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此次四川阿坝州九赛沟县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2.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
|
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设计喜羊羊“遁 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 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1..在它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 A. 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B. 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 C. 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 D. 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2..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 石油的是( ) A.
|
|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采用太阳能为电池)。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 A. 海拔高度 B. 电网供电 C. 阴晴状况 D. 交通流量 2.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 A. 拉萨 B. 重庆 C. 大庆 D. 海口
|
|
2017年9月4日至9月11日,太阳表面爆发黑子群。下图为我校某同学在天文台望远镜中观测黑子后绘制的黑子位置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在望远镜中看到的是太阳的( )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太阳风层 2.有关太阳黑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之一 B. 从数量众多到数量稀少,黑子的周期是11年 C. 黑子和耀斑的变化同步起落,说明太阳活动具有差异性 D. 黑子是出现在太阳表面的黑色区域 3.这次太阳活动可能的影响是( ) ①地球上发生磁暴 ②部分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③引发钱塘江大潮 ④可能出现极光现象 ⑤日本阿苏火山喷发 ⑥印尼爪哇深海6.5级地震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②④
|
|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2.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 A. 该行星上没有水 B. 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C. 该行星温度太低 D. 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
|
|
2018年2月2日15点51 分,我国第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入轨。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相比( ) A. 发射前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是天体 B. 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是天体 C. 发射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不是天体 D. 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不是天体 2.“张衡一号”正常工作后,对其电磁监测影响最大的太阳活动是( ) A. 黑子 B. 耀斑 C. 日珥 D. 台风
|
|
读“我国东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A、B两图分别是②③两地的景观图. (1)图中,丙处地质构造是________,乙丙两地中可能储存油气资源的是________. (2)A、B两地的地貌名称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3)分别指出影响图①②中两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①________②________;这些外力作用在________季节强度最大. (4)简述甲山地的形成过程.
|
|
某中学地理活动兴趣小组暑假期间多我国东部沿海某地进行了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考察。读该地水循环及地址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其中①环节是________,②环节是________。 (2)若本区大量砍伐树木,主要会对水循环________(填图中数码)环节产生影响。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整体性、差异性)。 (3)甲处地质构造的名称是________(背斜、向斜),甲处的地形是________。 (4)假设甲山顶部海拔为3000米,老师在上山前提示同学要多带一点衣服,请你从地理学的角度简述其原因。
|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读气候类型图. 材料三: 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1)读材料一判断,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________半球。在材料三中,A地的气候主要是受图中________气压带和________风带(填数码)控制而形成的。 (2)读材料二,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其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在材料三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_。 (3) 自D到A再到C自然带的不同,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________。
|
|
甲为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乙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回答。 (1)甲图为北半球________(节气)的太阳光照图,EF为________ (晨线或昬线) (2)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 (3)甲图所示日期,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或慢),此时地球位于图乙中的________(填字母)位置。 (4)乙图中当地球绕日公转由b运行到c时,直射点向_____ (南或北)移动,北半球白昼时间长短的变化趋势是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