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阅读《伊索寓言》两则,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在动物们的集会上,狮子登台跳舞,深受欢迎,赢得大家的称赞,个个为之喝彩。骆驼却十分嫉妒狮子,他也想获得大家的喝彩。于是,他站了起来,自我得意地显示自己的舞技,结果,他那怪模怪样的舞姿,洋相百出,使动物们大为扫兴,他们用棍棒打他,把他赶跑了。

(1)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与这则寓言故事相近的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乌龟请求老鹰教它飞翔,老鹰劝告他,说他的本性根本不适合飞翔。乌龟再三恳求,老鹰便把它抓住,带到空中,然后扔下。乌龟掉到石头上,摔得粉碎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B.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C. 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D. 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伊索,古希腊人,《伊索寓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最成熟、最完备的寓言集。记载了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是动物故事。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

B. 《女娲造人》作者笔下的女娲既是神,有非凡的能力,又有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告诉我们人生来就有贫富贵贱之分,那些富贵人是女娲亲手捏成的。

C. 《天上的街市》作者借助联想和想象描绘天街的美好图景来寄托自己的理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且坚信光明一定到来。

D.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由战国时期秦相吕不韦所编写。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B. 本学期我仔细读了名著《西游记》,许多情节对我再也不陌生了。

C. 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能否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D. 当枫树伸开它翠绿的手掌时,令我想起了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题文)下面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耸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 一说到孩子的未来幸福,许多父母便会杞人忧天

C. 他这个建议太好了,大家随声附和,纷纷表示赞成。

D.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E. 他经常不交作业,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他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袍子  理智  镀金  狡滑

B. 钦差  雕像  凯歌  聘请

C. 虚荣  滑稽  头衍  澄澈

D. 愚蠢  庇护  爱慕  绵廷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耀(xuàn)    职(chèng)    位(jué)    护(bì)

B. (cì)      章(xūn)      差(qīn)    莽莽榛(zhēn)

C. 下(bì)      较(liáng)    报(chén)   落(jiàn)

D. (miǎo)    气(kài)      和(chān)   随声附(hé)

 

根据下面这首诗的意思,展开想象和联想,写一篇记叙文。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纸鸢:指用纸做成的鸟,这里指风筝。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2)题目自拟,字数在500字以上。(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到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请参照示例,运用逆向思维,尝试为下列贬义成语“正名”(任选一个),100字左右。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东施效颦: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

见风使舵: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示例)我认为“近墨者”未必黑。不可否认,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但环境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如果这个人意志坚定,在肮脏的环境中,反而会更衬托出他的高洁;如果这个人意志薄弱,到了肮脏的环境里,就容易变黑。可见,对于具有坚定的信仰、明确的人生目标、果敢毅力的人,即便是“近墨”也不会变黑。(成语:近墨者黑)

 

文言文阅读

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奚,以璧马赂于虞故也。既虏百里奚,以为秦穆公夫人媵①于秦。百里奚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穆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②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当是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穆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穆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穆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百里奚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铚③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颓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及颓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于是穆公使人厚币④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注释)①媵(yìng):古诸侯女儿出嫁时随嫁或陪嫁的人。②羖(gǔ,古)羊:黑色的公羊。③铚(zhì):地名。④厚币:很贵重的财物。

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 2 处。

穆 公 闻 百 里 奚 贤 欲 重 赎 之 恐 楚 人 不 与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以璧马赂于虞______

(2)楚人遂与之______

(3)颓欲用臣______

(4)用其言,得脱______

3.下面句子空缺处的虚词,填入恰当的一项是(   )。

穆公大说,授之 国政

A.     B.     C.     D.

4.翻译下面的句子。

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

5.秦穆公是个重贤之君,请从文中找出秦穆公重贤的两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8224/24158) 首页 上一页 8219 8220 8221 8222 8223 8224 8225 8226 8227 8228 822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