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两首诗的赏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心远”一词,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反映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 C.最后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的心愿。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可谓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
|
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2)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 (6)_____________________,狐兔翔我宇。 (7)《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借用典故,表现诗人誓死报效国家的句子____,____。 (8)《使至塞上》中作者既写景又言事,运用比喻,表达出作者受排挤的孤独抑郁之情的句子:____,__。 (9)李清照的《渔家傲》中展现了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的句子是:___,____。
|
|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其中《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B.《五猖会》中,我迫切地渴望去看迎神赛会,但父亲要求必须背会《鉴略》才能去,我很快便背下来了,欣然前往。 C.《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在学业上给了鲁迅无私的帮助。回国后,鲁迅一直保存着他的照片,表示对藤野先生的尊敬和怀念。 D.《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根据观察获得第一手资料,花了三十年写就的科普巨著,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代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饮酒》的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他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C.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D.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出自《孟子 告子下》。
|
|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抚模一本书,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②在温暖的阳光下,你与一段优美的文字邂逅。③这些文字不端架子,如行云流水,又如云端紫燕,显得气象万千。④此刻,你就沉溺在雅洁从容的文字里,仿佛和一位智者相对而坐,听他娓娓道来,你的心就长出了翅膀。 A.两个“和”字都是连词, “温暖”是动词,“阳光”是名词。 B.“行云流水”是并列短语,“娓娓道来”是主谓短语。 C.“在温暖的阳光下,你与一段优美的文字邂逅。”这个句子中,“在温暖的阳光下”作定语,“你”作主语。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沉溺”改为“沉浸”。
|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为自己鼓掌。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种的 存在。懂得为自己鼓掌,才能在生命的乐章中奏出自己的 。为自己鼓掌,并不是唯我独尊地 ,也不是傲视一切地孤芳自赏, 一种醒悟,一种境界,一种推动自己向挫折与失败挑战的勇气与动力。 A. 独特 音符 妄自菲薄 但是 B. 独自 诗篇 狂放不羁 而是 C. 独特 音符 狂放不羁 而是 D. 独自 诗篇 妄自菲薄 但是
|
|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诘责 交卸 油光可荐 正襟危坐 B.不辍 落第 旁逸邪出 为富不仁 C.踌躇 眷怠 触目伤怀 深恶痛疾 D.婆娑 倔强 杳无消息 鹤立鸡群
|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秀颀(qí) 狼藉(jí) 绯红(fěi) 诚惶诚恐(huáng) B.颓唐(tuí) 琐屑(xiè) 畸形(qī) 妙手偶得(ǒu) C.虬枝(qiú) 愚钝(yú) 胆怯(què) 任劳任怨(yuàn) D.订正(dìng) 轩昂(áng) 滞留(zhì) 坦荡如砥 (dǐ)
|
|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米粽之忆 雷抒雁 ①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 ②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先几天,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的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 ③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里。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 ④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妈妈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么。 ⑤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开始打架。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 ⑥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穿衣登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 ⑦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镰割麦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不管!那时,父亲在前边割艾草,闻着那带有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了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来。 ⑧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天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⑨哎,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60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25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已近10年了。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日子,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算是一个纪念吧。 ⑩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让人止不住要落泪…… (选自《今晚报》,有删除) 1.文题“米粽之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里那几件往事? 3.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第⑤段划线句子。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 4.读完全文说说你对文章第⑩段划线句“让人止不住要落泪”这句话的理解。 5.请结合全文的语句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