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②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观沧海,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
|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春》是一篇散文。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他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C.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著有散文集《踪迹》,诗文集《欧游杂记》《你我》。 D.《狗·猫·鼠》中隐鼠是作者的玩伴后来被长妈妈一脚踩死,这部作品主要描述了儿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意在揭示儿童的生活乐趣同时也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压制。
|
|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10月24日上午,沈阳市“聚焦课程 聚焦课堂 落实素养”巡研活动在育才初中部举行。有6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我们共展示观摩研讨课22节,校本选修课11节。会后,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像育才这样潜心钻研,才能最终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 A.“深化”是动词,“素养”是动词。 B.“我们”是代词,“上午”是名词 。 C.“展示”是动词,“这样”是名词。 D.“22节”是数词,“效率”是形容词。
|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物质欲望是无穷的,为了保持清廉,必要时过一过 的生活是很有好处的。离开 的城市,不用再面对那些来势汹汹的压力,是极好的。像我这样天生愚笨的人,真的 需要比别人多十倍的 来潜心学习远离欲望。 A.箪食瓢饮 震耳欲聋 只 功夫 B.贫困潦倒 人声鼎沸 只 工夫 C.贫困潦倒 震耳欲聋 就 功夫 D.箪食瓢饮 人声鼎沸 就 工夫
|
|
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晕(yùn) 化妆(zhuānɡ) 窠巢(kē) 不求甚解(jiě) B.贮蓄(zhù) 棱镜(línɡ) 倜傥(tǎnɡ) 喜出望外(wànɡ) C.侍弄(shì) 秕谷(bǐ) 攲斜 (qī) 人迹罕致(hǎn) D.祈祷(dǎo) 姊妹(zǐ) 着落(zháo) 油然而生(yóu)
|
|
以《我真的很不错》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①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考虑到内容的充实,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
|
文言文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①中(zhòng)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róu):同“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 ③暴:同“曝”,晒干。 ④参:同“叁”,多次。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 (2)但当涉猎 (3) 即更刮目相待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学不可以已 2.翻译下面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甲)文注重运用_________描写表现人物,笔墨生动。(乙)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 4.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启示。
|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流凌的黄河 单振国 ①站在数九寒天的黄土高原上,站在大雪纷飞的穹宇下,我看黄河。黄河,像一条蜿蜒浩荡的银色巨龙,正静静地、静静地流动着,在雪花无声无息里流动,在冰凌悠悠漂浮中流动。 ②没有浮躁的喧哗,没有烦嚣的不安,没有轻薄的浪花,甚至连一点儿脚步声都没有。有的,只是雄浑磅礴的气势,泰然自若的风骨,沉着稳健的向前,战胜一切的自信! ③满河满河的冰凌,一块又一块,或大或小、或薄或厚,挤挤挨挨、满满当当,镶着深冬的凛冽,披着大雪的晶莹。铺天盖地,浩浩荡荡。冷流暗卷,冰水回湍。深不可测,清冽无底。没有鸟鸣虫吟、红尘碎语,没有争锋斗狠、狂放泼野,唯有静静地流动。漂浮着满河满河浩阔壮观的北方冬天。满河的冬天在满河冰凌如朵朵莲花般的簇拥中,仿佛停止了季节呼吸,收敛起三九风霜,好像是一条蛰伏入眠的巨龙。 ④啊,雪落黄河静无声。 ⑤静无声的黄河蓄积着体能,储存着力量,淬炼着胆魄,又慢慢苏醒,慢慢在蛰伏中蠕动,一直向前蠕动。恍然,唰地彻底醒来,鼓起排山倒海般巨大膂力,腾空飞旋,以四两拨千斤的手臂,轻轻一揽,迅疾带走一大堆一大堆企图阻遏她前进的冰坝。这不,远远地,咔嚓一声,犹如霹雳横空、巨崖崩塌,令人惊心动魄、寒毛悚立。严寒精心高垒起的一座冰山訇然碎裂,没入宽阔深邃的河水中。冬天顷刻惊飞四散,朔风黯然销声匿迹,一切的寒冷已不叫凛冽的寒冷,所有的冬天不再喧哗自己是冬天。唯有流凌的黄河,包容天地,包容山川,包容冷暖,包容这壁立千仞的晋陕峡谷,再一次沉浸在那空悬高天的沉沉静默中。 ⑥雪是越下越大,白花花的,一朵一朵飘着,漫天漫地,稠稠密密。雪吞咽着山川村落、烟火人间,吞咽着高原大地、日月星辰,仿佛把整个北方的冬天都吞咽到她茫茫的白幕之中。但她吞咽不了黄河,黄河依然静悄悄地、稳如泰山地流动着。站在高原的更高处看流凌的黄河,又像是一条从天而落的银河,舒缓而下,连接天地。河,睡在天堂之上,天幕混沌、天界迷茫、天地一色,唯有梦是那样亘古遥远、瑰丽雄浑,那样多彩缤纷、近在眼前,只轻轻地飘浮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中,向着无尽的远方。 ⑦晋陕峡谷,犹如大地哗啦扯开的胸膛,在白花花的雪野里,大幅油画般铺开,铺成雪原莽莽、雪峰巍巍的浩大背景,黄河被衬托得更加气势磅礴。看吧!大河上下,好一派雄浑壮观的景象。此刻,任何华美的辞藻,都没有力量嵌进这天地无声却令人心海咆哮的壮丽诗章中;任何高亢的赞美,都显得是那么的苍白微弱、轻如飞羽。只有流凌的黄河,在无声无息中永恒汇聚着、充盈着、释放着排山倒海的力量,凛然高耸起不可欺、不可辱、不可侵的血气,昂然高扬出战胜一切阻遏、一切对手的霸气,一往无前,势不可挡! ⑧看流凌的黄河,我瞬间强大、瞬间雄起,生活中所有的艰难险阻、荣辱得失、恩怨不平,竟然轻盈得像一绺飞散的冷雾,在黄河吞越天地冰霜的宏大气势中,沧海一粟般飞进这流凌的河水中,无影无踪,无声无息。此时此刻,灵魂骤然震颤,心海更加咆哮,仿佛站在黄河与高原交响曲那最震撼天地的音符上,由不得要往远看、往大看。我想,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被这样一条裹挟着黄土,磅礴浩荡、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河哺育的民族,一定有着与她同样的优秀基因,同样的精神力量和胆魂气魄!我分明一下子看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敢于争胜的始祖精神。我敬仰黄河,虔诚地跪在黄河冰冻铁硬的滩头,深深地磕了一个响头。 ⑨就在我抬头的刹那,太阳拨破云海,红彤彤、圆润润、热腾腾的,带着新的春天的勃勃生机,在流动的冰凌上折射出万道金光。远远望去,寥廓的黄河滩上,飞起一圈又一圈绚丽耀眼的彩虹!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2月12日,有删改) 1.请阅读全文,概括数九寒天中黄河的特点。 2.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 恍然,唰地彻底醒来,鼓起排山倒海般巨大膂力,腾空飞旋,以四两拨千斤的手臂,轻轻一揽,迅疾带走一大堆一大堆企图阻遏她前进的冰坝。 3.“啊,雪落黄河静无声。”独句成段有什么作用? 4.作者借歌颂流凌的黄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行走着阅读 包利民 ①脑海里还是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终于攒够了钱,急急地去书店买下一本心仪已久的书。走在路上,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②渐渐地沉入书中,浑然忘了身外的一切,只是保持着走路的状态。记得当时从书店回来常走的那条路极僻静,绝少人与车,所以可以放心地边走边看。 ③第一次在车上读书,还是14岁那年。 ④ 。亲戚开着大货车,车厢后装满了杂乱物什,我就蜷缩于其间。正是上午,汽车穿村过野,渐渐看惯了不变的风景。忽见身后倚着的纸箱,装着的是父亲的藏书,便找到还未读完的那一本,坐在疾行的车上看了起来。直到车停下,才骤然而醒。现在想来,那时那刻,应多看看离乡的路,因为那一走,许多年后才重又回归。当故乡夜夜入梦的日子,回想当日的离别,正因为有了书,才使得年少的我,心中少了几许愁绪。 ⑤上大学时,也常常愿意去大操场上边散步边看书。有那么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像往常一样沿着跑道开始读书。 ⑥在这样美丽的黄昏,别人都在过着精彩的生活,所以大操场上几乎少有人迹。天边云霞灿烂,长风流淌。 ⑦正神游书中之时,忽觉撞上一人,然后便听到一声低低的惊叫。急抬头,竟愣住,原来被撞的那个女生也正捧着本书,看来我们行为相同,只不过相对而行。更为惊奇的是,那女生所看的书与我的竟是同一本!于是我们便开始讨论起书中的情节来。 ⑧十年之后的一个晚上,在网上遇见当年的女生,打过招呼,问她现在做什么,她回答在网上看书。然后她对我说:“真想念大学时,行走在黄昏的大操场上,手捧一本书细细地看,周围是轻风流动……” ⑨ 。忽然想起,似乎已有很多年没有那样读过书了,缓慢的脚步踏着每一分宁静,心却随书中的一切忽喜忽忧。那一份情怀已在岁月中沧桑遥远,只于回忆中重温一次又一次的静美。 ⑩有一次坐火车去西部,极遥远的路程,极漫长的过程,临窗而坐,幸好手中有书。在微微的颠簸中,走进那些别人的故事。 ⑪有时忽而从书中惊回,望向窗外,或浩浩江河,或巍巍山岭,皆在瞬间划过眼睛,飘摇远去。便有了一种不知书里书外的不真实感,别有一番情趣、意蕴在心中。 ⑫有时一本书读罢,而旅途未半,便于车厢中搜寻,找那同样读书之人交换阅读。枯燥的行程,因为有了书的存在而生动起来。 ⑬而现在的我,读书之时多是或坐或卧,不愿移动半分,身虽静,心却无复当年的恬然与灵动。于是明白,有的时候,书依然是那些书,却因为阅读方式的不同而感触迥异。是啊,多想在落日的余晖里,踩着一地的红霞,迎着清清的长风,再次走进书卷的清香里,细细体味行走着阅读的滋味。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叙述了哪几次“行走着阅读”的经历。 2.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第④段和第⑨段中的横线处,第④段应填(______),第⑨段应填(______)。 A.那是个五月,我家从农村搬进县城。 B.刹那间,远去的岁月又重回眼前。 3.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本文以“行走着阅读”为题,有什么好处? 5.最后一段写到“我”现在阅读时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
|
综合性学习 漫漫旅程,因为真情相伴而充满快乐。下面是晓东同学利用小假期进行的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现请你完成下面题目。 (1)如果你是车站的播音员,请通知乘客携带好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检票上车。 通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东在车站捡到车票一张(见上图),现在晓东写了一个启事,寻找失主,但是启事中有两处错误,请你帮忙修改 寻物启事 本人在车站捡到由池州开往南京南的车票一张,车票的开车时间是4月16日上午7点24分,请失主速来认领。 晓东 2019年4月5日 ①在格式上有一处错误,应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②在内容上缺少重要信息,应交待清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旅游归来,晓东写了一则感悟,感悟中有几处语病,请你帮忙修改。 ①本次出游,让我感到人性的美和社会的和谐。②当别人需要我帮忙时,我会鼎力相助。③当我处于困境时,我会向乘客和乘警们求助,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让我万分感动。④上下火车时,乘客们有秩序地排队,让我感到国民的高素质和社会的和谐。⑤我对国人的信心增长了一半。 A.第②句中“__________”运用不得体,可以改为“_____________”。 B.第⑤句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