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孟尝君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署曰:“能。”……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责赐诸民,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有毁孟尝君于闵王,齐王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选自《战国策·齐策》,有删节。)

【注释】①孟尝君: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齐闵王时为相。其父田婴在齐宣王时为相,并受封于薛,故本篇中有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之说。田婴死后,田文袭封地,封号为孟尝君。孟尝君好养士,据说有门客三千,成为以养士而著称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其中还有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②责:”,债的本字。下同。③冯谖:冯谖(xuān),齐国游说之士,孟尝君的门客。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何                      反:返回

B. 驱而薛                        之:到……

C烧其券                        因:因为

D. 齐王孟尝君曰                  :对……

2.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于”与“孟尝君就薛”中的“于”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畎亩之中            B.苟全性命乱世

C.有亭翼然临泉上者        D.行十日十夜而至

3.下面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冯谖自告奋勇为孟尝君去薛地收债。

B. 冯谖假托孟尝君之命免掉了薛地老百姓的债。

C. 孟尝君听完冯谖的汇报后不高兴地辞退了冯谖。

D. 孟尝君被齐王遣回薛地才明白了冯谖的一片苦心。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题。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英文称之为“Phubbing”,由phone(手机)与snub(冷落)组合而成,传达出因专注于手机而冷落周围人的行为。

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忽略真实世界的存在,转而沉迷于小小屏幕中的虚拟世界?应该说,“低头族”是科技发展与人性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

2007年起,全球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的3G时代,移动网络速率和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促进了3G手机终端的迅猛发展。于是,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引领了一场通讯革命,与此同时,新型社交媒体与移动终端紧密结合,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被急剧缩短。

移动网络和终端软硬件的发展史无前例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模式和生活习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时间被工作、应酬、聚会所占据,剩下的只有零散的时间。而移动终端上碎片化的信息刚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其社交功能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愿望,也为自我展示提供了最佳的平台。

然而,“低头族”的种种表现已经显现出科技进步带来的负面作用。

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此外,因专注于手机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43%。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对于绝大多数“低头族”而言,也许冷落他人并非本意,但这样无心之举却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对手机的依赖使我们忽略了与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的交流。手机里的众声喧哗与手机外的众生沉默,反差强烈。可能谁都有过因为玩手机将别人或被别人晾在一边的经历。

如何看待“低头族”的兴起呢?应该说,这种现象是人们对于现实的某种逃避与冷漠。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真实世界里伪装自己,却又选择在虚拟世界里表达真实的自我。或许“低头族” 所凸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而是引发我们思考应该如何处理科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手机虽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不加节制,找回人们对自身的控制力,必然会给生活带来麻烦,致使人际关系退化,甚至引发情感危机。

或许,“低头族”的兴起,只是人类科技与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相信人们终将意识到,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无论如何精彩,都始终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科技只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心与心的距离,还是需要在“线下”构建。(文/王稀君,选自《国际先驱导报》,有删节。)

1.文章围绕“低头族”讲了四方面的内容,下面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描摹“低头族”的典型特征。 B 分析“低头族”的形成原因。C 揭示“低头族”的社会危害。 D 呼唤“低头族”要正视现实。

2.作者认为“低头族”究竟错过了什么?下面表述符合作者最终表达意图的一项是

A 错过了身体健康,出现头痛、眼疲劳、颈椎病等健康问题。B 错过了对自身的控制力,生命安全存在隐患。

C错过了心理健康,出现对手机的心理依赖,情绪焦虑。D. 错过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和美好,人与人的心灵之间产生了距离。

3. “对于绝大多数低头族而言,也许冷落他人并非本意,但这样无心之举却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下面案例不符合这一观点的一项

A.旧金山轻轨车厢里发生的一起枪击案,警方调出当时的监控录像显示,车厢内一名失去理智的男子突然掏出手抢不停挥舞,可就站在他身边的几名乘客由于只顾低头忙着玩手机和平板电脑,完全没有注意到危险的存在,直到该名男子最后勾动扳机酿成命案。

B.西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艾勒·海曼在大学校园里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一位小丑骑着马戏团的独轮车在校园里“招摇过市”,正在看手机的行人中,只有25%的人注意到了小丑的存在。在发布于《应用认知心理学》上的一篇文章中,海曼将这种现象称为“非注意盲视”。

C.南京一名男子在经过火车道口时,由于低头专注看手机,连火车鸣笛声都没听到,行驶过来的火车贴身而过,男子受惊倒地,幸好没有受伤。

D. 湖北十堰一名17岁女生与同伴外出聚餐时,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却不幸一脚踩空,跌入十五六米深坑不幸身亡。

 

将“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A)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B)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C)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D

 

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省环保产业的规模将达千亿级,其中空气治理占整个环保产业的半壁江山。

B. “嫦娥三号”的研究团队在着陆、减速等多个方面有着令人惊叹的技术创新。

C.我国科学家已克隆了8个中国人的致聋基因,绘制了3个中国人主要致聋基因的突变频谱。

D.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在学校安全工作会议上透露,我省中小学将进行游泳课试点。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       

2)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将全部        在这一江碧玉里。

3)整幅手卷就是无数匹马的重复,就像一首乐曲,用“骑”和“马”分成几个“主题”和“变奏”的“乐章”,表示原野上低伏      的山坡的寥寥几笔线条和疏疏落落的几棵孤单的树就是它的“伴奏”。

A.卑微   消融   缓和           B.卑鄙  消失   缓慢

C.卑微   消失   缓慢           D.卑鄙  消融   缓和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 衣     拉     隐       入不

B. 雾     然     弱       鸦无声

C. 浩     悲     水       流连

D. 荒     锤     思       吹毛求  

 

题目 :这也是一种  

请先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如:智慧、时尚、幸福、爱等等,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根据要求完成13题。

在全社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之际,我们看到我国每年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更要看到,一个浪费盛行的国度,不可能涵养真正的现代文明,也不能真正成就一个民族的持续兴旺昌盛。所以节约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有的良好习惯。江城中学为了更有效的培养同学们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开展以节约新风进校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活动。

1.、某小组准备上街对市民进行关于浪费现状的问卷调查,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调查问题。(2分)

问题:

2.、阅读下面几则媒体材料,提取相关信息,概括造成浪费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一】有的接待宴会,菜吃一半、倒一半;有的年终庆典,住星级酒店、发高档礼品;有的内部会所,贪大图洋、气派非凡……据中国烹饪协会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商务宴请,公款吃喝的浪费人数占总用餐者的2475%,浪费量为20%至30%。

【材料二】在数码产品日新月异的今天,频繁更换手机成为一些人追逐时尚、炫耀面子的手段之一。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上半年,中国平均每年淘汰近10000万部手机,与之相伴的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和恼人的电子垃圾。资料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手机用户数量直逼3亿户;50%的用户在一年到两年之间更换手机,而有近20%的用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更换一部手机。若按平均每个用户每3年更换一次手机的保守频率,每部手机一般都配有两块电池和一个充电器来算,中国每年就有2亿块手机电池和1亿个手机充电器变为垃圾。

【材料二】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研究与交流部主任胡勘平曾做过一项调查:近几年北京洗浴中心数量急剧增加,目前大约在3000家左右,一年的耗水量接近23个昆明湖的水量;北京投入经营的滑雪场大概有十几家,每年用水量至少需要100万吨以上;北京大概有七十几家18洞以上的标准高尔夫球场,一年耗水量要达4000万立方米,相当于20个昆明湖的水量……胡勘平把这种现象称为奢侈性水消费。

近年来,出入豪华洗浴场所、高尔夫球场被一些人看作与身份”“地位有关。胡勘平认为,奢侈性水消费可以较为准确地概括那些用水量多、方式浪费的水消费特点。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约400亿立方米,而且严重的水污染、水质性缺水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与此同时却又存在用水效率低和严重浪费现象。在缺水的现状下,这类奢侈性水消费显然是无法承受之重。

主要原因:(1) (2

3.、学校午餐时,张明俊同学正准备将没有吃的炸鸡腿丢在垃圾桶里,你看到后觉得他这样很浪费,于是你这样劝说:  。他听后点点头,听从了你的意见。(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8分)

星夜

他把好几幅画在地上摊开。小店原本就挤,三张画铺在地上,我们就不能转身,一转身就要踩到画布上了。这一幅,我指着梵谷的《星夜》。他说,一百块。我说,六十块。他做出夸张的痛苦的表情,指着地上的《星夜》说,你看看你看看,画得多么好,画得多么像,就是颜料钱也不只六十块呀小姐。我说,那好,我们再逛逛。他一把拉住,说,算了算了,就六十块吧。

油彩很浓,他用一张薄薄的塑料膜覆盖在画面上,再把画小心地卷起来。

我走出小店,踏入画家村的街,一整条街都卖画,颜色缤纷,琳琅满目,气氛像成衣市集,只是挂得满坑满谷的不是衣服,是画。据说是一个奇人在这深圳的边缘荒村专门模仿梵谷的画,画得多,画得像,以致于国际媒体都纷纷来采访这中国深圳的梵谷。没几年,荒村已经变成画家一条街。梵谷的画,人人能画,从这里批发到香港的小摊上,和开叉的旗袍、绣着五彩金龙的衬衫、缎料的面纸盒等等中国风味礼品混在一起,卖给观光客。

回到家,我把《星夜》摊开,仔细端详。从色彩和结构来说,仿得还真像,该有的笔触,显然一笔都不少。如果──我将窗户打开,让海风吹进来,因为画的油彩气味还呛鼻──如果,用科学的方法鉴定,仿画的人功夫确实好到完全逼真,好到任何人都看不出破绽来,我是否能被这幅《星夜》感动呢?

爱上《星夜》,是有过程的。住在大海旁每天看日落月出,就发现有一颗星,总是在黄昏时就早早出场,那样大,那样亮,那样低,使我疑惑它是不是渔船顶上的一枚警示灯?是不是一架飞机停在空中探测气候的动向?是不是隐藏在山头里只有云破时才看得见的一盏隐士读书的火?那颗星,低到你觉得海面上的船桅一不小心就会勾到它。

太阳沉下去,月亮起来时,星还在那里,依傍着月亮。不管那月亮如何地艳色浓稠,这颗星还是堂堂正正地亮着。

有一天黄昏,一个天文学家在我的阳台上,我们一同看那轮绯霞绚烂的夕阳在星的陪同下,从云到山到海,冉冉层层拾级而下。他说,海面上看金星好亮。

换一个问法:如果科学家能把一滴眼泪里所有的成分都复制了,包括水和盐和气味、温度──他所复制的,请问,能不能被称做一滴眼泪呢?

1.作者在第段中提到,爱上《星夜》,是有过程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爱上《星夜》的过程。(4分)

住在海边看日落月出的时候,我发现了天空中很特别的一颗星。

上网查看梵谷的《星夜》后,确认他画的就是我所见的金星。

2.仔细品读下面语句,说说这段话是怎样传达出作者心情的?(4分)

《星夜》,在我看来,其实是一幅地图──梵谷灵魂出走的地图,画出了他神驰的旅行路线:从教堂的尖塔到天空里一颗很大、很亮、很低的星,这颗星,又活又热烈,而且很低,低到你觉得教堂的尖塔一不小心就会勾到它。

3.文章中两次提到我会被深圳画家村的《星夜》感动吗?,作者不能被深圳画家村的《星夜》感动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4.作者在文章结尾为什么要换一个问法?科学家复制的眼泪到底能不能被称做一滴眼泪呢?请结合本文的写作意图说明你的理由。(6分)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20368/24158) 首页 上一页 20363 20364 20365 20366 20367 20368 20369 20370 20371 20372 2037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