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根据下面所给的对话材料完成后面问题:(4分)

近段时间有关高考考试内容与形式的改革引发了广大学生和家长们的极大关注,人们对英语考试分数由原来的150分降到100分,语文分数由原来的150分提高到180分的方案议论纷纷,有的兴高采烈,喜形于色,有的忧心忡忡,愁眉紧锁。针对这一方案,有几个面临高考的学生正在讨论:

甲同学说:我不同意这种改革方案,我的英语成绩向来比较好,而数学比较差,如果按照这一方案来考的话,我不仅不能用英语来弥补数学的成绩,而且还要下大力气来学习数学,这对于我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乙同学说:这个改革方案对许多人来说肯定都会有影响,但不一定是不利的影响,正好我的英语成绩不太好,我唯一拉后腿的科目没有了。现如今全国上下过分注重英语学习而忽视汉语教学,导致学生语文水平的整体下降;但虽然是这样,我还是会努力学习英语,一门知识只要有用,就应该好好学习。

丙同学说:现今的中国教育功利性太强,搞的完全是应试教育那一套,你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也是以是否有用为标准,以是否有利于今后就业为出发点,千军万马过高考这座独木桥。政府如果再不进行正确引导,不仅对高考,而且对将来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也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丁同学说:……

1.下列说法与乙同学意思不相符的是(    )

乙同学同意这种改革方案,这对他参加高考比较有利。

这种考试改革方案对许多人都有影响,且都是有利的影响。

不管什么学科只要有用就应该好好学习。

人们过分注重英语学习而忽视汉语教学,这是学生语文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2.丙同学认为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要怎样改正?请用一句话说明:

3.如果你是丁同学,对于这个考试改革方案你有什么看法?并说明理由。

 

汉字的书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现在的许多中小学生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连笔画的先后顺序都没掌握,请用楷书在下面田字格中清楚工整的抄写这两句诗: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3分)

 

题目二:        ,我想对你说

要求: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表达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600字。

 

题目一:如果没有他们……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8分)

九十九分的苦恼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寓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引发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

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有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冲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有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那最后1分!”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有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得眼花;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1.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概括各部分内容的几句话分别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只填序号)(4分)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父母对女儿寄寓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99分所引起的风波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2.文中画线部分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母亲对女儿               很高。(2分)

A、渴望B、期望 C、盼望

3.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请选择正确的选项。(6分)

孩子苦恼的是:_________     她妈妈苦恼的是:__________     “我”苦恼的是:____________

A、不被妈妈理解,总受指责。B、女儿不争气,达不到自己的要求。C、女儿受委屈,自己左右为难。)

4.下面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没有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有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涩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5.作者写这篇文章有其深刻的用意,下面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

A、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惟一标准。

B、针对应试教育的社会弊端,说明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

C、家长要对孩子不切实际地苛求,要虐待孩子。

D、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注意教育方法。

E、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渴望得到尊重。

F、希望家庭和社会能为孩子成才营造宽松的环境。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5--8题。(15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文段选自下面哪本书(       )(3分)

A、《列子》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伊索寓言》 

2.下列对加点字的斜体字解释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杂然相(赞同)            B 九十(将要)

C 七百里(药方,偏方)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寡妇)

3.对“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B、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C、年纪将要就是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

D、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

4.根据选段内容填空:(6分)

①、愚公之所以产生移山的想法,是因为“惩山北之塞              。”

②、愚公移山的宏伟目标是“指通豫南                            。”

5.根据课文内容对对联。(1分)   上联:有志移山易       下联:              

 

课外名著阅读。(13分)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解的一项是(     )(3分)

A、祥子被匪兵抓走之后的一天夜里,趁乱混出了军营,顺手牵走了匪兵部队丢下的3匹骆驼,以35元大洋把3匹骆驼卖了。

B、林冲因得罪了高俅,被刺配沧州。两个押送公差在路上正要用水火棍将他打死时,跳出个和尚救了林冲。这个情节就是“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C《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飞岛国历险多年,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这个情节中,白骨精先后变成村姑、老婆婆、老公公来哄骗唐僧,孙悟空因师父误解而被逐回花果山。

2.在瑞典一所乡村中学,一个老师这样给学生介绍中国的一部文学作品:一个游客,他骑着一匹白色的马,带着一位仆人。为了打发旅途的寂寞,他还带了一只宠物猴和一头宠物猪上路。一路上,这个和尚路过许多高山,渡过一些大河大川,受到许多惊吓,他走过名叫火焰山的火山口,艳遇过一个只有女孩的女儿国。据说他带的猴子本领很大,一路上替他扫除许多障碍,其实不过是一只蝎子、两只蜈蚣、五只黄鼠狼、七只蜘蛛等而已,大的动物有一头牛、两只狮子和三头狼。10分)

请问:这部作品的名称是《          》其中的游客、仆人、宠物猴和猪在作品中分别是指哪些人物形象?

游客指            、仆人指              、宠物猴指            、猪指           

 

按提示填空。(任选3处作答)(3分)

初中课文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篇小说,认识了许多小说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孔乙己》中的____     是一个好喝懒做、迂腐可笑、深受封建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的形象,《一厘米》中的____     是一个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的形象,《差半车麦秸》中的____    朴实、善良、憨厚,他身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反抗侵略者的巨大潜力,《清兵卫与葫芦》中的____    是一个痴迷葫芦,但又无力反抗大人对自己爱好扼杀的少年形象。

备选答案:A、清兵卫 B、孔乙己 C、陶影 D、王哑吧(或差半车麦秸)

 

按照课文的内容把上下句用横线连接起来。(8)

A春蚕到死丝方尽               a便下襄阳向洛阳

B即从巴峡穿巫峡               b蜡炬成灰泪始干

C、白日放歌须纵酒               c中间多少行人泪

D郁孤台下清江水               d青春作伴好还乡

E晓镜但愁云鬓改               e、似曾相识燕归来

F无可奈何花落去               f夜吟应觉月光寒

G却看妻子愁何在               g、去年天气旧亭台

H、一曲新词酒一杯               h漫卷诗书喜欲狂

答题:A__   B__   C__   D__   E__    F__      G__      H__   

 

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规范工整的抄写在下面田字格里。(3分)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20351/24158) 首页 上一页 20346 20347 20348 20349 20350 20351 20352 20353 20354 20355 2035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