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阅读  完成题(34分)

(一)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 A 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 B 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海边一片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16分)

1.文中A、B两处应分别填上括号里的词 A          B          隔膜 隔绝 )2分

2.选这三段文字在内容上主要是写“我”离开故乡时的(   )(2分)

A.所见所闻    B.心情感受    C.留恋之情    D.离愁别绪

3.对文中“新的生活”的理解是.(2分)                                                   

4.文中有三个短语都有“辛苦”一词,但含义不完全相同,请选择正确释义。

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  (       )     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 (       )

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       ) (3分)

A.为生活而辛勤劳苦  B.为寻找真理与正义而劳碌奔波   C. 为谋求私利而处心积虑

5.为什么“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远”?(2分)  

 

6.选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文中第处的偶像是指                         

文中第处的偶像是指                                    (3分)

7.“我想: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深刻含义是什么?(2分)                                                               

 

默写填空(6分)

辛弃疾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收复失地,为国建功立业,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句子:                                                      

范仲淹《渔家傲》中表达诗人虽有乡愁但却以忧国忧民保家卫国为使命的句子         

                                             

刘方平在《月夜》中写春气萌发,蛰虫涌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题。

植物本是有情物

①植物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试验和观测得出一个结论:植物是有着丰富感情的。

②动物长着眼睛,植物长着“眼睛”没有呢?其实植物也有“眼睛”,的眼睛就是植株细胞上的一种光感受器。植物依靠自己的这双“眼睛”,不仅能够“看见”光,还能感受到光的波长以及光照的时间和强度。正因为植物有了“眼睛”,它才能根据时间开花、换叶和生根, 在感光的过程中,植物“眼睛”对光照的需求量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植物光照时间超过12小时以上才能开花,例如稻 子、小麦等:但也有光照时间不足12小时开花的,例如大豆、豌豆等:还有对光照要求并不高的“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植物。当然植物学家们发现所有植物的“眼 睛”都喜欢阳光。只不过不同的植物偏好光照时长不同的阳光。

③如今,植物学家们从植物细胞内提取出一种感光视觉色素,它是一种带着染色体的蛋白质,它就是植物的“眼睛”。这种“眼睛”能使每一个细胞都成为一个 光感受器,这样不仅能“看见”光,还能识别光的强度和光照时间。早晨,太阳冉冉升起,“眼睛”显得特别活泼;黄昏时分,视觉混沌,植物就闭上“眼睛”。随 着色素的变化。“眼睛”就能分辨出是早晨还是夜晚了。

④飞机、轮船遇到紧急情况时能紧急求援,那么植物也会求援吗?2011年春天,南亚湄公河闹旱灾,中国、美国和日本植物学家赶赴越南进行探测研究。他们用遥感装置检测植物,发现这些受干旱的植物都在发出一种特殊的信号。这种信号声发自植物体内,由植物体导管震动所引发,近似于人的呻吟声,就是植物在危急时刻发出的呼救信号。

⑤为了了解植物的“语言”,植物学家制造出一种别出心裁的“植物活性翻译机”。这种机器也是通过遥感装置,不同的是装上一种合成器,人们就可以直接听 到植物发出的不同声音。例如,当植物受到强烈的光照时,会发出“惊讶”的声音:当植物遇上雨水泛滥的天气时,会发出“痛苦”的声音。“植物活性翻译机”不仅可以对植物所处的环境进行判断,而且对植物本身是否遇上疾病等也能帮助判断。

⑥人累了要休息,那么植物要不要睡眠呢?近年来,人们通过研究发现,植物长期处在阳光或月光下会对自身的生长速度带来影响,植物生长必须要有“睡眠状态”。例如合欢,一到夜晚便垂下叶片。其实,植物通过“睡眠”不但有利于生长,而且还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例如花生、山芋等植物的叶子在夜幕中下垂,既减少了热量的散发,叉避免了水分的蒸腾:牡丹 等花瓣在晚间闭拢,也是为了防止自然灾害的侵袭。这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种适应。经研究还发现,植物在夜间的温度往往比白天低1℃。正是这细微的温差变化 成为影响植物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也才能使这种植物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生长。

1.下面对句中引号和加点的代词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实植物也有‘眼睛’”,“眼睛”加引号,表示特殊的意义,有别于动物的“眼睛”。

B.“还有对光照要求并不高,‘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植物”,“给点阳光就灿烂”加引号,标明是引用的话。

C.“的眼睛就像是植物细胞上的一种光感受器”,句中加点的“它”指的是“植物”。

D.“就是植物在危急时刻发出的呼救信号”,句中加点的“这”指的是“人的呻吟声”。

2.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植物的“有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植物有“眼睛”,能够感受光照;

B.植物能够发出求救信号;

C.植物学家用“植物活性翻译机”来了解植物的“语言”;

D.植物能够利用“睡眠”来使得自己适应环境,有利于生长。

3.对本文的结构安排及层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采用总分式的结构方式。第①段总起,概括说明中心;第②段到第⑥段分述。

B.第②段到第⑥段的分述,分两个层次进行具体说明。

C.第一层说明植物也有“眼睛”,它的眼睛就是植株细胞上的一种光感受器。

D.第二层说明植物在危急时刻会发出呼救信号。

4.下面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说明的事物及其特征是:植物是有着丰富感情的。

B.第②④⑥段文字的开头都运用了设问的方式,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第②段文字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在感光的过程中,植物“眼睛”对光照的需求量是各不相同的。

D.这篇文章文字平实、准确,但行文中有变化,如第③段中的描写用词华美,读来十分生动。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敬辞谦语不当的一项是( 

①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       

②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        

③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         

④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以说:           

A.①“特意登门拜访。”         B.②“麻烦您一下!”

C.③“请您理解。”             D.④“您老人家高寿?”

 

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选出对该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A、首句“尘香”二字写落花已经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B、“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C、“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心情。

D、词作最后两句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来写“愁”之浓重,即形象生动有自然妥帖。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 雪》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B.《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阐述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这篇演讲词在写法(论证)上的最突出特点是大量引用经典和格言。

C.《故乡》一文成功塑造了闰土、杨二嫂和“我”等人物形象,其中的“我”是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形象。

D.《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这篇演讲,语言幽默风趣,辛辣地讽刺了统治阶级的黑暗专制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冰心的小说、散文、诗歌以“满蕴着温柔” 的的笔墨,清新隽丽的文字,表现了“爱的哲学”。

B、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C、在《沁园春  雪》这个题目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二者都与词的内容有密切关系。

D、阅读议论文要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下面从文段中抽出的句子,原来的顺序被打乱了,照文意排列,句序正确的一项是(

    仔细分析起来,形体之美更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①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②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作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

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④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⑤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

A.①③④②⑤        B.①④②⑤③     C.②⑤①④③     D.②⑤①③④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写文章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诉诸笔端,从不矫饰,率真而自然。

B.他个人说话做事太果断,什么都不愿听取群众意见。

C.我们顺利地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深山中的那位猎手。

D.国家级的报刊,更应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下列句中空白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行走大地宛如行在       的诗页间。虽然我在大地上留下的脚印远不及一片树叶上

的叶脉,每一次与雄山秀水的对话也都说不上      ,但是,当我的心智在大自然的启迪中一次次开放如花,我与高山流水的亲近就成了一次次诗意阅读。这种阅读是鲜活的,流动的,因而也就永远是崭新的。衬以阅历的底色,浪花会翻卷成诗韵,落叶会飘落成警句。大地诗页的阅读,是一种生命的         ,更是一种生长于大地的生命的张扬。

A.①纷飞  ②刻不容缓  ③充沛

B.①缤纷  ②刻骨铭心  ③充实

C.①纷纭  ②刻意求工  ③充裕

D.①纷纷  ②刻意经营  ③充足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8488/24158) 首页 上一页 18483 18484 18485 18486 18487 18488 18489 18490 18491 18492 1849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