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母亲来到tāBài(             )的老屋,看见满院láng            )的东西,不禁sù sù(                )地流下泪。

 

古诗文背诵

(1)              。《长歌行》

(2)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造化钟神秀,              。《望岳》

(4)感时花溅泪,            。《春望》

(5)《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6)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                

(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                           

(8)透过《望岳》中                      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9)请你从读过的古诗词中,写出表现乡愁的的诗句: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请以“读书 · 实践 · 收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阅读完《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一文之后,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回想或想象一下,以《创新的快乐》为题,写成一篇600-800字的故事。

要求:

(1)将所选题目或自拟的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今年723号,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发生了一起老虎伤人的事件,结果是一死一伤,伤人的三只老虎被处以终生圈养。听说此事,你一定会有很多想法,请把它写出来,准备在“遵守规则,生命至上”班会上与同学们一起交流,以提升安全意识。

题目二:在国民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的背景下,静心阅读,浸润书香日益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请向同学们介绍你喜爱的一位作家及其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

要求:(1)内容真实具体,语言准确得体。

(2)字数在150 -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阅读《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完成下列小

①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并告诉别人:“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而正是这快乐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谷先生的数学人生启示我们,科研工作者要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不可缺少那种发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创新的快乐,否则就缺少了动力。可是,在很多人眼里,科研创新是艰深、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又如何成为快乐的源泉呢?其实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

②创新的快乐,基于对科研的热爱。许多从事基础创新科研的学者,对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怀有真诚的喜爱、极大的兴趣、澎湃的激情与乐道的情怀,把治学作为人生最高价值来追求。科学巨匠们都有这样的心得:搞科研要有对科研的热爱。【甲】有了这种热爱,学者们才会对艰辛的研究工作甘之如饴,兴味盎然,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③创新的过程虽然充满着艰难曲折,但其中却有着无限的乐趣。从谷超豪到邓稼先、孙家栋,科学家们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乙】为了科技攻关,科学家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了无数的险峰。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

④创新的快乐,还在于对创新成果的分享。爱迪生用电灯给人类增添光明,袁隆平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高锟用光纤使人类加强交流……一直以来,全球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全人类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丙】用创新成果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⑤科技创新事业,因其兴趣的基础、挑战的过程和共享的目的而充满了魅力,带给了科研工作者无限的快乐,也因为这样的快乐,创新智慧才会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才会大量涌现,国家自主创新的步伐才会坚实有力。(有删改)

【注】①邓稼先,我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

②孙家栋,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

③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④高锟,华裔物理学家,被誉为“光纤之父”。

1.文章第①段引用谷超豪院士的事例意在表明:(不超过25个字)

 

2.阅读第②-④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创新的快乐来源于“对科研的热爱”、“创新的过程”和“对创新成果的分享”。

3.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孟子认为,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自己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③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都不是痛苦,而是一种快乐。”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①根据典型的化石,古人的腿比现代人短,膝稍曲,身矮壮,弯腰曲背;嘴部仍似猿人向前伸出,也没有下巴的突起。②所制作的石器比猿人的有很大进步,这说明手部结构有了新的发展,因而更加灵巧。③脑量1350毫升比中国猿人的大些,脑子的结构复杂些,具有比猿人更高的智慧。④可能已经会取火,能猎获较大的野兽,并用兽皮做简陋的衣服。⑤和猿人相比,古人的劳动范围扩大了,生产力提高了。⑥所有这些情况,都显示古人在发展的进程上比猿人又向前跃进了。

1.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判断的根据是

2.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3.这段文字说明对象的特点是:       作者从                                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阅读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艺术、魔术、技术、美术而不仅是 艺术、魔术、技术、美术。③ 是重峦叠嶂, 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平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臵。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11)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文中先介绍说明             ,再介绍说明            ,重点说明的对象是

2.②句选词填空,依次应选填               

3.在文中横线上的”“处,应填上最合适的关联词是     

A.既…………

B.或者……或者……

C.不但……而且……

D.因为……所以……

4.下列是主谓短语的一项是       

A.重峦叠嶂   B.堆叠假山    C.睡莲开放    D.引用活水

5.本语段的中心句是   

A.第①句    B.第①②句   C.第①④句    D.第11

6.第⑨句加点的那儿指代的意思是                                      

7.对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理解正确的是      

A.平时经常看历史书,心里就知道自然界的高山深壑。

B.平时游览的地方多,对各地的奇丽风景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C.平时看的书多,游览的地方多,就会对一些险峻的地方久久

D.平时见多识广,所以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阅读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

2.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3.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     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

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

4.把文中画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有些作品记录了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鲁迅描写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长与<三海经>》中的阿长,《从百草屋到三味书屋》中的①      ,又如      中的③       

 

下面是《论语》中的九则语录,其中有论述学习的,有论述治国之道的,也有论述其他内容的。请你将论述学习和治国之道的语录分别都挑出来。(只填序号)

①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②子日:“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③子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④子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⑤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⑥有子曰:“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⑦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⑧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⑨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述学习的语录:          论述治国之道的语录: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5902/24158) 首页 上一页 15897 15898 15899 15900 15901 15902 15903 15904 15905 15906 1590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