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B. 据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透露,我国将从今年开始分级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

C. 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诱惑。

D. 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进搏击的勇士?

B. 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C.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

D. 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B. 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侃侃而谈,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

C. 近日气候多变,不少同学出现感冒咳嗽现象,这消息真耸人听闻,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

D. 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jiá)    唐(tuí)      (mí)       (záo)

B. 围(fēn)     (chú)      吸(shǔn)     (wù)

C. 立(zhù)     强(juè)      聚(níng)     (xiè)

D. (fāng)    (lù)       子(jì)      谷(bǐ)

 

放下手机,我们的家庭生活可能会更温馨;放下手机,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发现世间的美好;放下手机,我们的考场将更公平公正。请放下手机,让我们重新定义人生。

信息社会,手机为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不可否认,手机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烦恼。与手机保持适当的距离,使用有度,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请以“放下手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请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表达出来,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阅读《奶奶的星星》,完成小题。

奶奶的星星

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象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 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老了,还不死?”

“死了就怎么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干嘛变成星星呀?”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象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节选自史铁生小说《奶奶的星星》)

1.标题是一篇课文中最醒目、最传神之点。常常被称为“文眼”、“题眼”。作者以“奶奶的星星”为题,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原文回答。

2.请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1)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2)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3.请你阅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画线句子的作用。

4.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例如“我”给奶奶踩背时,奶奶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在你的记忆里是否封存着这样足以感动你一生的画面,请试着写下来。

 

阅读《把愤怒变成葡萄园》,完成小题。

把愤怒变成葡萄园

①人在现实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不平和屈辱是很容易动怒的。就连那些名人,有时也会为一件小事而怒火中烧,从而招来祸患,酿成悲剧。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林则徐先生就是一个动不动就发怒的人,为了提醒自己,他干脆把“息怒”二字镂刻在自己的宝剑上。

②愤怒本身有一种可怕的破坏力,一旦发作,对外界的破坏极大。【甲】其实,人为了捍卫正义、尊严“拔剑而起”,倒不失为大英雄本色。而吴三桂的“为红颜一怒”和楚霸王激怒之下把华美富丽的阿房宫付之一炬的举动,只能给后世人留下笑柄和一声叹息。

③想要成就一件事情,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努力。而易于动怒的人,往往在事情的关键环节处,一遇到麻烦,就会因心情浮躁而变得束手无策,焦头烂额,结果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乙】我有个远房舅舅,修理家里一个破损的木盆,当他把木条一片一片对接好,几番试验后发现木盆仍在漏水,于是盛怒之下,竟取来一把斧头把木盆砸碎。后来遇到失败或者不顺心的事情时,母亲总会给我讲起舅舅的这一段往事。

④我由衷地欣赏那些谦逊达观、心境平和的人,他们即使身处最险恶、最苦难、最无奈的境遇,仍能保持“宠辱不惊,临危不怒”的平常心。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财政部供职期间,为了扭转金融危机而竭尽全力,但他的许多精辟见解却遭到非议,连人格尊严也受到侮辱,最后他客客气气地呈上辞职信。然后回到学院和书房,跟他的藏书和藏画在一起,写下了《和平的经济后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

⑤其实面对人生的厄运、不幸和磨难,与其怨天尤人,悲观沉沦,倒不如“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把愤怒变为葡萄园”。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因为“人生苦短,譬如朝露”,有限的精力,有限的光阴,是一个人生命中最为珍贵的资源。生命的价值只有两种,要么熊熊燃烧,释放出巨大的光和热,要么窝成一团黑烟,到头来一无所获。只有那些不明智的人才会把自己的智慧才华消磨在无谓的悔恨、诅咒和愤怒上。

⑥生命本身蕴藏着巨大能量,【丙】一旦它肆意咆哮暴怒起来,会泛滥成一场人间的祸患灾难。可如果我们善于利用它,就会变成“造福人类”的巨大的能量和资源,滋润养育万物生灵,为人间播洒一片绿阴。

【注释】①葡萄园在西方人的词语中有平息愤怒、平和心态的意思。

1.细读文章,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本文论点。

2.结合文章①-③段,概括说说作者为什么提倡“把愤怒变成葡萄园”。

3.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句子的序号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

①如同“瀑布”和“大树”。

②犹如天庭之怒,则雷鸣电击;大地之怒,则山崩海啸。

③就像蜜蜂一样,为了一点小小的冲撞,竟然把自己整个生命付诸最后的一蜇。

【甲】:      【乙】:      【丙】:    

4.文中提到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经历是作为      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5.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举例做简要分析。

 

【古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注释】①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故患有所不也(    )    (2)尔而与之(   

(3)今人曰(     )        (4)冠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公与    长恨久

B. 何陋有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 辍耕垄上    千里者

D. 断子手足  投诸渤海

3.句子翻译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4.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          的观点,甲文则用         论证了         的观点。

 

【古诗阅读】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地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出了       (时节、时间)的景色,抒发了              的感慨。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赏析这两句诗。

 

口语交际

下课了,一位同学,随意将口中的口香糖吐在了楼梯上。老师看到后上前制止,并让他把口香糖用卫生纸捡起来,可是这位小同学却理直气壮地说:“你是谁啊?关你什么事!有打扫卫生的阿姨打扫,用不着我捡!”

同学们,如果当时你恰好从楼梯处经过,亲眼看到了这一幕,你会怎样劝说?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4141/24158) 首页 上一页 14136 14137 14138 14139 14140 14141 14142 14143 14144 14145 1414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