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一)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节选)

吴岗

⑴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与繁华。

⑵《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断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a)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两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⑷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⑸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⑹塔里木河干流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b)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三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⑺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战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⑻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至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树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⑼罗布泊消失了。

⑽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⑾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c)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d)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1.文章第⑹~⑻段分析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人口激增争喝水

B. 人为改变了河道

C. “四盲”吸水河抽干

D. 上游丰美下游枯

2.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其语言要求是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统一,文中画线句不属于体现语言科学性这一特点的是( )

A. (a)

B. (b)

C. (c)

D. (d)

3.下列对文章的说明方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中第⑶段运用了引用说明的方法,通过引用斯文·赫定在《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一书中关于描写罗布泊的文字,说明过去的罗布泊是一个美丽的仙湖,更具说服力。

B. 文中第⑹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对1921年和1952年的塔里木河的生态环境作对比,说明河道改造对下游环境的影响。

C. 文中第⑻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塔里木河的水被抽干与人的盲目取水有关。

D. 文中第⑾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详实的数字,说明人类如果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青海湖和月牙泉也面临着消逝的危险。

 

下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 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B. 三、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

C. 七、八两句运用典故,诗人暗示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反映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D. “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

 

下面对《三国演义》这部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罗贯中,描写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主,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

B. 小说中有很多精彩战役的描绘,其中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合肥之战、长平之战。

C. 小说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是关羽。

D. 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大雨将至,雨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这段话描述的故事是青梅煮酒论英雄。

 

下列文化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记叙为主,议论、抒情为辅。既可记人,也可记物、记事,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B. 《满井游记》的作者袁宏道,明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为“公安三袁”。

C. 书信与普通文章的区别主要在体例格式上。正文写完后,一般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祝颂语,如另起一行顶格写“此致”,再换一行写“敬礼”,或者省略“此致”,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等词。

D.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藉贯   挑衅   媲美   一视同仁    B. 凋零   萧瑟   轩昂   看风使舵

C. 酬和   裸露   淳朴   人情炼达    D. 滑翔   拍板   蓬篙   沧海桑田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取(móu)     齿(niè)     不(xùn)       即物起(xīnɡ)

B. 猎(shǒu)    钉(mǎo)     者胜(yì)      众目睽(kuí)

C. (shì)     招(lái)     家(pēi)       相形见(chù)

D. 菜(jiàn)    笑(shěn)    脂粉奁(lián)    龙吟凤(huì)

 

昔日郦道元笔下的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相关链接]   

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阅读《三峡》,完成后面的题目。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沿阻绝         溯:__________

引凄异         属: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你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答: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①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郦道元的《三峡》,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见月        曦:月光

B. 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C. 湍绿潭        素:白色的

D. 引凄异        属:动词,连接

2.下面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隐天    B. 至于夏水

C. 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D. 常有高猿长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船行之快,借此表现出三峡水流的迅急。

B. 文章用“寒”“肃”“凄”“哀”几个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C. 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D. 文中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1)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由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3135/24158) 首页 上一页 13130 13131 13132 13133 13134 13135 13136 13137 13138 13139 1314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