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五年未尝解衣就。或夜昏怠,辄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适: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昼夜苦/才须    B. 昃始食/意与

C. 五年未尝解衣就/废食者    D. 水沃面/投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既 长 知 其 世 家 感 泣 辞 母 去 之 南 都 入 学 舍

3.范仲淹的身世、家境怎样?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由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行甚远______    (2)野有麦场______   (3)禽兽之变诈几何______

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 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一一御狼一一惧狼一一杀狼。

C. “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欣赏是一种学习,一种感悟,一种特别人收获。欣赏一个浅浅的微笑,会让你忘却生活的无奈与愁苦;欣赏一处小小的风景,会让你体会心灵的静谧与安宁________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低头族”是指在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这类人往往因长时间低头而患上某些疾病。(在“看手机”后加上“的人”)

B. 潮安区金石镇2017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11月28日在大寨中学举行,来自全区近600名左右的社会各届人士参加了此次活动。(删去“近”或“左右”)

C. “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也引发强烈共鸣。(将“强烈反响”和“强烈共鸣”互换位置)

D. 我区中小学开展人人争当“最美少年”,提升学生精神品质。(“‘最美少年”’后面应该加上“的活动”)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B. 为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王书记灵机一动,亲自到特困户李大爷家走访。

C.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D. 他总是担心2020年没办法实现小康社会,真是杞人忧天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妄下断语,yuān wàng______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2)我想那piāo miǎo______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3)他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jīng yì qiú jīng______

(4)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hài rén tīng wén______了。

 

根据课文默写占诗文。

(1)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4)刘禹锡《秋词》中赞美秋景胜春光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李商隐《夜雨寄北》。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值得我们珍惜的东西有许多许多……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问题,写你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思想的天鹅

①有时候我在想,人的思想究竟像什么呢?有没有一种具体形象的事物可以来形容我们的思想?

②偶尔,我觉得思想像彩色的蝴蝶,在盛开的花园中采蜜,但取其味时,不损香色。而这蝴蝶不能在我们预设的花园中飞翔,它随风翻转,停在一些我们考察的花丛中,甚至让我觉得,那蝴蝶停下来时,有如一株花。

③偶尔,我觉得思想犹如海洋,广大与深度都不可探测,在它涌动的时候,或者平缓如波浪,或者飞溅如海啸,或者反映蓝天与星光。只是,思想在某些时候会有莫名的力量,那像是鱼汛或暖流、黑潮从不知的北方到来,那可能就是被称为“灵感”的东西。

④偶尔,我觉得思想像是《诗经》中说的“鹞飞戾天,鱼跃深渊”的鹞或是鱼。上至飞鸟下至渊鱼,无不充满了生命力,无不欢欣悦豫,德教明察。鹞鸟的眼睛最锐利的,可以在一千公尺以上的高空,看见茂盛草原中奔跑的一只小鼠;鱼的眼睛则永远不闭,那是由于海中充满了凶险,要随时改变位置。

⑤不过,蝴蝶的翅力太弱,生命也太短暂;而海洋则过于博大而不能主宰;鹞则太过强猛,欠缺温柔的性质;鱼则过于惊慌,因本能而生活。

⑥如果给思想一个形象,我愿自己的思想像天鹅一样。天鹅的学名叫鹄,是吉祥的鸟,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中的那种两翼张开有六尺长的大鸟。它生长在酷寒的北方,能顺着一定的轨迹越过高山大河到达南方的温暖之地,它既善于飞翔,也善于游泳;它性情温和而仪态优雅;它善知和群,能互相守望;它颜色分明,非白即黑;它能安于环境,不过分执著……天鹅有许多的品质,它的耐力、毅力和气质,都是令人倾倒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对情感至死不渝的天鹅,不知道使多少人为之动容。我愿意自己的思想浩大如天鹅之越过长空,在动荡迁徙的道路上不失去温和与优雅的气质。更要紧的是,天鹅是易于驯养的,使我不至于被思想牵动,而能主引自己的思想,让它在水草丰美的湖滨自在优游。

⑦据说,驯养天鹅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把天鹅的一边翅膀修剪,使它失去平衡不能飞,它就会安住于湖边。另一种方法是,把天鹅养在一个较小的池塘里。由于天鹅起飞,必须先在水中滑翔一段路途,才能凌空而去,若池塘太小,它滑翔的路程太短就不能起飞了。

⑧驯养思想的天鹅似乎不必如此,而是确立一个水草丰美的湖泊作为天鹅的家乡,让它保持平衡的双翼,也让它有广大的湖泊,然后就放心地让它展翅翱翔吧!只要我们知道天鹅是季候之鸟,不管它飞到万里之外,在它的心灵中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经过数万里的时空,在千百劫里流浪,有一天,它就会飞回它的家乡。

⑨在我的心灵之湖泊,有一只时常起飞的天鹅。我看它凌空而去,心里充满对生命的探索的无限热忱。它总会飞回来,并以一种优雅温柔的姿势,在湖中降落。

1.文章的标题为“思想的天鹅”,有什么作用?

2.我们一般主张写文章要简洁,你觉得文章②—⑤段应不应该删除?为什么?

3.怎样理解“天鹅有一个家乡,它的远途旅行只是偶然的栖息,它总会飞回来的,并以一种优雅温柔的姿势,在湖中降落”在文中的含义?

4.作者为什么愿自己的思想像天鹅一样?请简要说说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名著翻拍之我见

①翻拍名著已成为当下电视剧制作的一股潮流,中国的四大名著也自然成了翻拍的热点。翻拍本身无可厚非,但翻拍的水准却令人担忧。譬如新版《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剧情里有这样的桥段:当时张飞大骂吕布为“三姓家奴”,而剧中的吕布竟然对如此伤自尊的谩骂不知是何道理。结果一向暴躁的张飞又花了一大段时间用了一大段的废话对“三姓家奴”进行细致解读。直到张飞讲完,骑着赤兔马,手握方天戟的吕布才明白原来张飞在天下英雄面前骂他忘恩负义。

②如果对文学名著的解读不负责任,名著翻拍意义何在?

很多年轻人可能不晓得,82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大多数演员均出身梨园世家:六小龄童出身“猴王世家”,马德华是昆剧演员。还有扮演唐三藏母亲的殷小姐是黄梅戏头牌马兰,虽只有几个镜头,没有台词,就是几个戏曲程式化表情,但足以给人留下永远铭记的深刻印象。那些看似做作的一招一式,都蕴含戏曲程式的一板一眼。当下大多翻拍的人物塑造与演绎缺少的正是其自身文化的积淀。缺少了厚重的文化,翻拍的作品注定苍白。

④这种厚重文化的丧失也是商品时代的必然,因为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使得创造者很难投入更多的个人情感。为了创作 87 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当年的王立平老师闭门谢客,寝不安席,在狭小的空间用长达近五年的时间去品味解读。其中《葬花吟》的创作耗时一年零九个月。可谓“一朝入梦,终生不醒”。这种情感的执着对于追求快节奏的商业制作而言只能割舍,因为投资商需要经济上的回报。

⑤对观众而言,中国人一向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想到“奸绝”曹操就想到鲍国安,想到“义绝”关羽就想到了陆树铭,想到“智绝”诸葛亮就想到唐国强。至于孙悟空的形象,我们允许李连杰的客串,我们也接受周星驰的颠覆,但是心中不变的经典形象永远定格在82年版的六小龄童身上。因为82年版电视剧《西游记》是所有80后共同的成长记忆。其他版本中无论演员怎样演绎,都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同,因为我脑海中的人物形象是我们认定的正统。观众不认同,翻拍有何用?

⑥诚然,名著需要以新的方式去传播,但是中国观众需要的不仅仅是宏伟场面的视觉冲击,更需要对文学名著的深刻解读和情感投入。如果没有对文本本身的感情,为了商业利益一味翻拍,说轻点是劳民伤财,误导观众;说重点就是糟蹋文学,亵渎名著。如此看来,文学名著还是不要一再翻拍。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首段讲述新版《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很多年轻人可能不晓得,82 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大多数演员均出身梨园世家。

4.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极力反对文学名著翻拍的原因。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2106/24158) 首页 上一页 12101 12102 12103 12104 12105 12106 12107 12108 12109 12110 1211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