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每周都举行升旗仪式,当国旗匀速上升时,下列哪一对力是平衡力( ) A.国旗受到的重力和国旗对地球的吸引力 B.国旗对绳的拉力和绳对国旗的拉力 C.国旗受到的重力和绳对国旗的拉力 D.国旗对绳的拉力和国旗受到的重力 |
|
下面物体中受的是平衡力的是( ) A.在足球场上滚动的足球 B.机场上降落的飞机 C.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D.在空中飞行的人造地球卫星 |
|
下列四图反映了二力平衡的是( ) A. ![]() B. ![]() C. ![]() D. ![]() |
|
某中学“STS”小组的同学准备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对通扬河河水的水质进行监测.通过调查,他们了解到通扬河周边的排污导致河水密度增大,而密度大于1.05×103 kg/m3的水域就不适宜鱼类的生存,于是他们就想到做一个简易的密度计来监测河水密度,为此,他们找来了一根长1.2m粗细均匀的木条,在木条底端嵌入适量重物(如图甲所示),使其能直立漂浮在水中,做好相应的标记后,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密度计.经称量,该简易密度计的总质量为0.5kg. (g取10N/kg) (1)先将该木条放入足够深的清水中(如图乙所示),测得木条露出水面的长度是0.2m,在水面处画上白线.请计算此时木条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木条的横截面积为多大? (3)请通过计算说明应在木条的什么位置画上表示污水密度达到1.05×103 kg/m3时的红线,以用来监测河水密度是否超标. ![]() |
|
小明将轻质塑料挂钩(质量不计)的吸盘压在玻璃餐桌的下表面,测出塑料吸盘与玻璃的接触面积为10cm2,同时将盛水塑料桶挂到挂钩上,如图所示. (1)在塑料吸盘未挂塑料桶时,若吸盘是紧压在玻璃餐桌下表面的,则吸盘所受的力分别是______. (2)若当时大气压强为1.0×105 Pa,则吸盘最多能挂多重的塑料桶? (3)实际操作中,当小明把重为80N的水桶挂到挂钩上时,吸盘却被拉掉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从吸盘受力的角度分析说明) ![]() |
|
小明郊游时捡到一块外形不规则的石头.为了测定它的密度,小明称出石头和一个盛满水的容器的质量 分别为0.56kg、2kg,然后将石头轻轻放入容器中,又测出了容器的总质量为2.36kg.(石头吸水不计,g取10N/kg)求: (1)石头的体积; (2)石头的密度; (3)若石头吸水,所测石头的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
|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聪对实验器材做了一些改进,如图所示,在有机透明盒里放入一块海绵和砖块进行实验.![]() (1)实验时,是通过观察______来比较砖块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______两次实验(填序号). (3)分析比较图中a、b、c三次实验,可得的结论是______. |
|
在物理实验操作考查中,小雨抽测的实验题目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如下.![]() A.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的______; 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时______; D.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E.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F.整理实验器材. 请根据小雨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 (1)指出小雨在实验操作中漏掉的一个步骤:______. (2)指出上面实验操作中的一处错误:______. (3)如果用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木块代替橡皮做此实验,那么与上述操作不同的一个步骤是______(填字母). |
|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F2的关系. (2)实验中,通过调整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______. ![]() |
|
![]()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 (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_____相同. (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______,表示液体的压强越______. (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_____(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