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物理试题
声音从空气向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速变大
B.声速变小
C.声速不变
D.无法确定
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城市街道路旁安装噪声监测器
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蜜蜂载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300次;不载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养蜂人辨别所依据的特征是( )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声音的音色不同
D.飞行的路线和高度不同
科学家思考问题一般都要对所研究的问题( )
A.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B.分析与论证、评估
C.交流与合作、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以上一般都要涉及
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它的响度太小
B.它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C.它的响度太大
D.它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实验室有四个量筒,想要一次并且尽量准确量出80ml的水,应该选用( )
A.量程50ml,分度值1ml
B.量程100ml,分度值1ml
C.量程150ml,分度值2ml
D.量程200ml,分度值5ml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作业纸每张厚2mm
B.学生用文具盒长40cm
C.姚明身高2.80m
D.你正在答的试卷宽26.80cm
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上周日学校组织初二年级全体同学去南郊风景区春游,同学们都玩得很开心.初二(3)的张恬恬同学回到家后觉得很口渴,倒水时发现热水瓶里面已经空了,于是她就拿出水壶,倒入小半壶自来水,放到煤气灶上用大火加热.几分钟后,水开了,壶口处冒出大量“白气”.张恬恬关掉煤气灶后取下水壶,水逐渐停止沸腾.当她向水瓶中灌水时,壶口处的水忽然又“沸腾”了,水花四溅,差点儿溅到自己身上.张恬恬吓了一跳,立刻将水壶放下.过了好一会儿才拿起水壶向水瓶中灌水,这次没有出现刚才的“沸腾”现象.张恬恬同学觉得很奇怪,把这事告诉了在学校教物理的爸爸.爸爸听了以后,笑着对恬恬说,你已经开始学物理了,最好自己来研究这问题.在爸爸的指导下张恬恬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结果如下:
表一
水壶中的水量用大火烧开水,水开后立即灌入水瓶水烧开后过一会儿再灌入水瓶
半壶水灌水时水会突然沸腾灌水时不会突然沸腾
一壶水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灌水时不会突然沸腾
表二
水壶中的水量用小火烧开水,水开后立即灌入水瓶水烧开后过一会儿再灌入水瓶
半壶水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灌水时不会突然沸腾
一壶水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灌水时不会突然沸腾
发现原来已经不沸腾的水发生突然沸腾的现象只有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才会出现:(1)水量比较少(半壶水);(2)用大火烧开水,水开后立即灌入水瓶.
张恬恬同学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液体沸腾的条件,终于得到了水在灌入水瓶时再次沸腾的原因!
通过这次活动,张恬恬认识到物理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多观察,多实验,不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问题1:原文中“几分钟后,水开了,壶口处冒出大量“白气”.”“白气”是______;“白气”的形成先后经过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____
问题2:液体沸腾需要满足条件是____________.液体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将______
问题3:原来已经不沸腾的水在灌入水瓶时再次沸腾的原因是什么?
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并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的反映“碘的升华”现象,并说明理由.
实验1实验2
在试管内装入碘的固体颗粒,用酒精灯直
接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发现试管内出
现了碘的蒸气.
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
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
蒸气.
碘的熔点:114℃碘的沸点:184.3℃水的沸点:100℃酒精灯火焰:500℃左右
你认为实验哪个方案更好些,说出你的理由.
共944418条记录 当前(59984/94442) 首页 上一页 59979 59980 59981 59982 59983 59984 59985 59986 59987 59988 5998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