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哲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图A、B、C、D,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有关. (2)分析图______,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______N. (4)语哲还想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他找来一小团橡皮泥、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橡皮泥团放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橡皮泥团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橡皮泥团捏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a)语哲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由于第一次橡皮泥团受到的浮力______第二次呈“碗状”时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 (b)同组的小彤不同意语哲得出的结论,她指出语哲的实验有一处错误,所以才会得出错误结论的结论,错误原因是:他只关注了橡皮泥形状的改变,没有控制物体都要______. |
|
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 (1)他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观察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天平横梁调平衡后,在称物体的质量时,他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后,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乙)所示,这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①铁和铝两种不同物质的相同点是:______. ②回忆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若对每种物质仅收集一组数据是否可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 |
|||||||||||||||||||||||||||||
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要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的汽车拉出来,试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2)如图所示的曲棒,ABC可绕A点的转轴转动,请画出要使曲棒ABC在图中位置保持平衡时所需最小力的示意图. |
|
在装有液体的甲、乙两烧杯中,同时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如图,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内液面恰好相平.若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部压强分别是P甲、P乙,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则对它们的判断正确的是( )![]()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 |
|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事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图钉帽面积大是为了增大手指对它的压强 B.水坝的形状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嘴的吸力 D.高压锅能很快地煮熟食物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
|
如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 A. ![]() B. ![]() C. ![]() D. ![]() |
|
下列由做饭所联想到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 ) A.饺子皮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B.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磕,鸡蛋就破了,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 C.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由于惯性飞出去 D.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
|
下面是一些与一名普通中学生有关的数据,你认为最接近事实的是( ) A.他的手指甲宽度约为1cm B.他步行的速度约为15m/s C.站立时他对地面的压强约为500Pa D.他的体重约为100N |
|
下列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高压锅容易将食物煮熟--液体表面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 B.台风掀开屋顶的瓦--屋内外空气的流速不同,压强不同 C.软包装饮料吸管一端做成尖形--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D.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值比实际值小--玻璃管倾斜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珠穆朗玛峰顶的大气压强比永州市地面的大气压强大 B.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 C.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从路中的树叶旁驶过时,树叶将飞向道路的两旁 D.游泳的人由河边浅水处走向深水处时,脚感觉越来越痛,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