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小朋友玩蹦蹦床的情景,对他们在上升和下落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小孩上升到最高点时的重力势能最大 B、没有接触蹦床前,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小孩下落到最低点时蹦蹦床的弹性势能最大 D、小孩下落到最低点时的动能最大
|
|
跳水运动员入水的过程中,他所受浮力F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
如图所示是小丽向右推墙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她推墙时,墙对她没有作用力 B、她离开墙后继续向左运动,是因为受到墙的推力作用 C、她滑行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她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她的重力与地面对她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
下课时,有同学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课桌可能会翻到,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C、与力的方向有关 D、与受力面积有关
|
|
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正常初中生1s的心跳约70次 C.一般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500㎏ D.用手托住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0N
|
|
一只空瓶质量是100g,装满水后,瓶与水的总质量是600g;现改装某种液体,装满后,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500g。 求:(1)瓶子的容积;(2)这种液体的密度。
|
|
某品牌新型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每100km消耗的汽油为8L。已知汽油的密度为ρ=0.71×103 kg /m3。 求:(1)该汽车匀速行驶100km所用的时间是多少s? (2)8L汽油的质量是多少kg?
|
|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B、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C、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D、与压力大小有关 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一面较光滑一面较粗糙的长木板、两个带钩的长方体木块和一支弹簧测力计。 (1)实验中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是因为由 知识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下表是小李同学设计并记录的实验数据表格:
小李同学的实验可以验证猜想 (填猜想序号)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3)如果他要验证猜想B,他的操作步骤应是: a、 ; b、 。
|
|||||||||||||||||||||||||
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活动: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如图甲所示,于是小丽同学直接使用天平进行测量。此时,同组同学马上阻止说:小丽的做法不对,不对之处是没有把游码向左移到标尺的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发现天平横梁不平衡,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向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中线处。 (3)接着把小石块放在天平左盘,当右盘中放人20g、5g砝码各一个时,天平横梁刚好平衡,则小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g。 (4)然后用一细绵线系住小石块,放人盛有水的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然后取出小石块,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是20ml,则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cm3。 (5)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 kg/m3。该小组测算得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
|
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 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为什么? 。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