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 A.2:9 B.2:1 C.9:2 D.1:2
|
|
|
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 ) A.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 B.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
|
|
小明仔细观察了如图所示的光路图,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B.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
|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猴子看见月亮在河水中,就要去捞,如图所示,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的描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猴子所看的太阳比实际月亮要大 B.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C.河水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D.天上的月亮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
|
|
若汽车速度是72km/h,羚羊速度是20m/s,火车在1min内通过1.2km的路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速度最大 B.羚羊速度最大 C.火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
|
|
在一列沿平直铁轨行驶的列车上,坐在列车上的某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不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从身旁走过的服务员 B.对面行驶过来的列车 C.路旁的高山 D.列车上的座椅
|
|
|
有刻度均匀但比标准分度值偏大的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测得的数值将比实际长度( ) A.偏大 B.偏小 C.相同 D.不确定
|
|
|
下列物品的尺度,最接近26cm的是( ) A.课桌的长度 B.文具盒的宽度 C.物理课本的长度 D.铅笔的直径
|
|
|
一辆汽车在匀速行驶的过程中,看到前方有山崖,就在离山崖54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6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汽车行驶的速度? (2)汽车还需多长时间到达山崖?
|
|
|
每位司机都有一个反应时间,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发现情况到开始采取措施制动刹车所需要的时间.如果一位司机的反应时间约为0.5s,当他驾驶的汽车以54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而采取紧急制动刹车动作后,由于惯性的原因汽车继续向前滑行了大约4s后停止,汽车在这4s内的平均速度约为8m/s.求: (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有多长? (2)司机采取紧急制动刹车动作后,汽车继续向前滑行的距离有多长? (3)假如司机发现的情况是你正欲横穿公路,则你应在距离汽车至少多少米的位置开始横穿才能保证安全通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