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学习“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海绵容易被压缩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扫地时灰尘飞舞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冬季晴天,梳头时会看到头发随梳子飘动,是静电现象 D.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
|
|
小丽同学新买的橡皮擦用了一段时间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质量 B.密度 C.体积 D.重力
|
|
图是某电热水壶的内部简化电路,其中R1是加热管,R2是限流电阻,只有加热管放出的热量能被水吸收.S1是一个防干烧开关(或称“温控开关”),S2、S3是手动开关,调节S2,S3可以使电热水壶分别处于加热或保温状态.表是该电热水壶的铭牌.
(1)要使电热水壶处于加热状态,应怎样调节开关S2和S3? (2)由该电热水壶的铭牌可知,加热管R1的阻值为多少? (3)假设当电热水壶处于保温状态时水温保持恒定,此时水每秒向外界散热55J,水壶处于保温状态时的总功率约是多少?
|
||||||||||||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的电路进行“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是0.4A,电源电压恒定不变. (1)该同学发现电流表接入电路前的指针如图乙所示,出现这种现象后他应 . (2)解决好上述问题后,他继续进行实验:闭合开关,顺次将滑片移至图甲中A、B、C、D四个位置,并记下实验数据如下表:
由实验数据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 Ω. (3)该同学进一步研究发现,若利用滑片在A位置时的数据可算得小灯泡的电阻为10Ω,再根据P额=I额2R可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1.6W,与第(2)问中计算得出的数据不符.这是因为 .
|
||||||||||||||||
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 (1)请你检查一下电路,把接错的那一根导线找出来,打上“×”,再画线把它改到正确的位置上. (2)重新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仅有一只电表有示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或 .(选填字母代号) A.电流表断路 B.滑动变阻器短路 C.滑动变阻器断路 D.定值电阻短路 E.定值电阻处接触不良 (3)小华用5Ω的电阻做完第一次实验后,再将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进行第2次实验.为了确保两次实验中 的示数相同,相对于第1次实验,第2次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向 移动.
|
|
某同学观察到他家里的电能表如图所示.电能表上标识的“10A”表示该电能表的 电流为10A,他家同时工作的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 W.该同学观察到当他家里只有一台电热水器工作时,这个电能表上的转盘在4min内转过了300转,则这台热水器的实际功率是 kW.
|
|
某电熨斗内有R1、R2两段发热丝,其简化电路如图,它在220V或110V电压下都能正常工作:110V时将S打至1挡,220V时将S打至2挡,这两种情况下熨斗的电功率均为1100W.则电熨斗在220V电压下正常工作的电流是 A,两发热丝的电阻之比R1:R2为 .
|
|
圆圆同学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仔细观察甲、乙两图. (1)实验总通过观察两个U形管中 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2)你认为甲图所示的装置是用来研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 (3)由乙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 越大,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4)该实验采取的探究方法是 .
|
|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4.5V,电压表V1、V2的量程均为0~3V,电流表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Ω 1A”,灯泡标有“2.5V 1.25W”字样.闭合开关后,若要求三只电表的示数均不能超过所选量程,且灯泡两端电压不能超过其额定值,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整个电路的最大功率是2.7W B. 灯泡的最小功率是0.45W C. 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0.3A~0.5A D. 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允许调节的范围是4Ω~10Ω
|
|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用U、I表示,定值电阻R2和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分别用P、P总表示.下列图象中,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错误的是( ) A.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