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BC中,DE交AB于D,交AC于E,且DE∥BC,S△ADE:S四边形DBCE=1:3,则DE:BC= ,若AB=8,则DB= . | |
用换元法解方程![]() |
|
分解因式 y2-x2-2y+1= . | |
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2cm、5cm,两圆有且只有三条公切线,则它们的圆心距一定( ) A.大于3cm且小于7cm B.大于7cm C.等于3cm D.等于7cm |
|
(2011•太原二模)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平行四边形 B.菱形 C.直角梯形 D.等边三角形 |
|
对二次函数![]() A. ![]() B. ![]() C. ![]() D. ![]() |
|
为适应经济的发展,提高铁路运输能力,铁道部决定提高列车运行的速度,甲、乙两城市相距300千米,客车的行车速度每小时比原来增加了40千米,因此,从甲市到乙市运行的时间缩短了1小时30分,若设客车原来的速度为每小时x千米,则依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 A. ![]() B. ![]() C. ![]() D. ![]() |
|
在下列二次根式![]()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
(2011•化州市二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2厘米,点A、C分别在y轴的负半轴和x轴的正半轴上.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B和点D(4,![]()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果点P由点A开始沿AB边以2厘米/秒的速度向点B移动,同时点Q由B点开始沿BC边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C移动.若P、Q中有一点到达终点,则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P、Q两点移动的时间为t秒,S=PQ2(厘米2)写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当t为何值时,S最小; (3)当s取最小值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R,使得以P、B、Q、R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求出点R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求出点M,使得M到D,A距离之差最大?写出点M的坐标. ![]() |
|
(2011•化州市二模)如图1,在边长为5的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BC、DC边上的点,且AE⊥EF,BE=2. (1)求EC:CF的值; (2)延长EF交正方形外角平分线CP于点P(如图2),试判断AE与EP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将“边长为5的正方形”改为“BC长为m(m>2),AB长为n(n>2),的矩形”,其他条件不变,试判断AE与EP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 |
|